【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男參加PSA篩查活動 赫然發現確診第四期前列腺癌

發佈時間: 2024/12/11

前列腺癌生長速度緩慢,患者早期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導致不少人發現時已屬晚期。一名男士早前參加大型篩查活動,無意中發現自己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指數超標,其後再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病情已經屬於第四期及有擴散跡象。他憶述,在接受篩查前並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報名參加篩查活動亦純粹在網上宣傳留意到,倘若沒有參與,自己並沒有意識主動去接受PSA檢查。

現年66歲的張先生,已退休十多年,他在職期間有接受過身體檢查。但自退休後,便沒有定期做身體檢查,包括PSA檢查。早前,他於網上宣傳留意到六月的免費PSA篩檢,因此報名參加。經篩檢後發現,PSA指數為24.8µg/L,高於正常水平,隨即求醫作更深入檢查,發現已屬第四期及有擴散跡象。

確診後,張先生於七月開始接受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整個治療過程順利,期間除了感到較為疲累,亦沒有感到強烈不適。其後,他於八月的定期覆診,發現 PSA指數回落至約4µg/L。至今PSA指數已控制至低於0.1µg/L,現時病情穩定,只需繼續接受荷爾蒙治療。目前已回復正常生活,並可進行適量運動。

共為415名男士免費篩查PSA指數
為提升公眾對前列腺健康的關注,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及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於今年6月1日及2日,共同舉辦「前『腺』支援篩查」活動,對象為50至75歲男士,為參加者免費提供PSA篩查,並且以問卷形式,了解參加者對前列腺健康及關注程度,是次活動有415名人士參與。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委員、泌尿外科專科馬偉傑醫生指,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指數,能用作評估前列腺癌風險、患者存活率及其治療成效,其正常水平為少於4μg/L。於前列腺癌診斷上,PSA指數越高,代表癌症的侵襲性越強,而患者的存活率便會越低;相反,PSA指數下降,即代表治療方法有效應對癌細胞。

九成參加者未曾接受過PSA篩查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會長、香港中文大學泌尿外科副教授趙家鋒醫生指出,是次調查發現,九成參加者未曾接受過PSA篩查,反映港人對PSA篩查的意識低。有七成參加者曾出現泌尿相關病徵,但沒有正視。此外,兩會發現近三成參加者PSA高於正常水平,屬高風險人士。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本港超過一半(51.1%)前列腺癌患者確診時已屬第三或四期;此外,近四成患者確診時的PSA指數超過20μg/L,代表癌症侵襲性強。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明駿醫生指,癌症期數越高,患者的存活率越低。

荷爾蒙治療為重要之柱
現時安排治療方案,會評估及分析患者病情,再決定使用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療,抑或是荷爾蒙治療。潘醫生指,其中荷爾蒙治療可謂前列腺癌的重要支柱,「由於前列腺癌是一種依賴男性荷爾蒙生長的癌症,因此一般患者均需要接受荷爾蒙治療,原理是將體內的男性荷爾蒙水平盡量降低以控制腫瘤,又稱為『雄激素阻斷療法』(ADT)。」

近年,醫學界發現在現有的ADT治療上,加入新一代口服雄激素受體抑制劑,不但可減少及抑制雄激素,更能阻礙雄激素與受體結合,進一步抑制癌細胞生長。

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會長、臨床腫瘤科專科鄺維基醫生指出,每年11月為「鬍子月 (Movember)」,旨在提高男士關注包括前列腺在內的自身健康,雖然Movember已過去,但關注男士健康並無時間的局限。

鄺醫生續指,兩會有鑑於早前合辦的篩檢活動,發現本港男士對前列腺健康的關注程度低,PSA篩查意識薄弱,希望提醒男士們應時刻關注前列腺健康,防患於未然,定期進行PSA篩檢實有其必要性,高危人士如具家族病史的男士們更應定期進行篩檢;一旦出現泌尿症狀,更應盡快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