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瓊瑤離世|86歲瓊瑤輕生離世 拆解9大警號兩種性格易「鑽牛角尖」

發佈時間: 2024/12/04

「言情小說教母」瓊瑤今日(4日)在家中輕生死亡,留下長文遺書,似乎早已為離世做好準備。有臨床心理學家就曾拆解輕生的9大警號,並指出有2種性格較容易「鑽牛角尖」。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50歲司機輕視糖尿病 血糖過低頭暈釀車禍 醫生教2大控病關鍵 

{{hket:ul-video id="11380"}}{{/hket:ul-video}}

綜合台媒報道,瓊瑤於下午約1時22分在淡水區住宅輕生死亡。據悉,救護人員獲報到場時,發現已無呼吸心跳,當場證實死亡,享壽86歲。其63歲兒子表示,母親留有遺書,交代秘書中午回家看看,入屋後發現母親身亡。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f312e6a0-d5b8-4e29-9799-9c94d197095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9472251_2733620460040110_4714220468469497856_n.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7d5d386-94ea-4f97-8265-05e1b58ac22f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65146068_8449255131809919_3586304278175802725_n.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65021308_8452543418147757_3907454117272763293_n.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30f181c-e85b-420d-b538-5c70ed7870ea.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64906655_8445702838831815_924194800163957201_n.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c957f39-3f38-4925-91b8-76771aa008df.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2082114_2183807258354769_4080831715658956800_n.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8557aa9-b62b-4dc5-b302-58b6b6009b5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75704613_3802535453148600_3308274583487393172_n_102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7445416_1916785121723652_5612300668388769792_n_102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4479230_1667229743345859_965194445513293824_n_102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瓊瑤生前留下長文遺書及一段影片,其後由秘書淑玲在其社交平台代發,估計一早已為離世做好準備。遺書內文引用她上月在淡水雙映樓寫下的文章《當雪花飄落》,表示人生辛苦顛簸,而自己是「火花」,已盡力燃燒過,更提到「這是我最後的選擇,時間已到,生命不會更好,不拖累所愛,也超越病魔,我心翩然自如奔放快樂」。瓊瑤亦在字裡行間表示自己已「翩然」離去,著外界無須為她難過。

此外,她也表示自己死亡的方式是在「生命的終站」實行,叮囑年輕人切勿模仿,

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

自殺先兆|2種性格易「鑽牛角尖」

近年社會自殺事件有上升趨勢,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黃蔚澄博士(Paul)曾在受訪時表示,社會不同階層的人皆有自身情緒的觸發點。他指,學童多以家庭、學業壓力為主;成年人多因為工作壓力;而長者多因為身體健康問題,如受長期疾病或身體疼痛問題困擾。如長期找不到情緒的出口,或會導致心理或精神疾病,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

他又指出,以下2種性格較容易「鑽牛角尖」,或會萌生偏激想法,甚至是輕生念頭。

  • 完美主義者:「律己以嚴,待人以寬」,雙重標準容易對自我要求過高,導致精神壓力過大。
  • 性格內斂、少與人溝通:適當的社交支持對於防止自殺很有效,缺乏社交支持的人當出現負面想法時,難找到朋友談心,故容易「鑽牛角尖」萌生歪念。

自殺先兆|9大輕生警號

黃博士續指,每人都會有負面情緒,故自我覺察和排解很重要,身邊人的觀察亦是關鍵。他強調,細心留意生活細節,可及時阻止輕生行為;若情況未有改善,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以下綜合9大警號,可洞察自殺先兆: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5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6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7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8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9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1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2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3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4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精神萎靡
  • 思想負面,言談間常提及死亡,或經常提及「做人好累、人生苦悶、沒有樂趣、不想再生存」等負面字眼
  • 計劃交代身後事,如留下遺書或將心愛物品贈送別人
  • 性情大變或行為反常,如本身性格內斂突然變得異常開朗、情緒暴喜暴憂等
  • 封閉自己,拒絕與人聯繫
  • 曾嘗試自殺和自殘
  • 超過兩星期陷入沉鬱狀態
  • 失眠
  • 食慾不振

瓊瑤離世|自殺前5類徵兆

而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資料,在自殺者的親友回憶中,都發現他們在自殺前的確會出現一些自殺徵兆,大致上可分為以下5個類型。

1. 情緒的徵兆

  • 內疚、絕望
  • 暴躁、焦慮、緊張
  • 情緒低落,意志消沉
  • 感到無人關心自己,產生不愉快的感覺
  • 抑鬱或長期抑鬱後,突然無故表現情緒高漲及喜樂
  • 感到無望、無助、無能
  • 常自我批評,感到無自我價值

2. 身體的徵兆

  • 投訴身體上的毛病
  • 食慾不振或飲食過量
  • 不正常的體重改變
  • 疲倦、精神不振;精力充沛,不用休息
  • 反應及動作緩慢

3. 思想的徵兆

  • 常自責及不喜歡自己
  • 單憑幻想,希望因死亡而取得別人的寬恕和體諒
  • 有自殺的意念或建立自殺的計劃
  • 不願為未來計劃
  • 思考困難
  • 難作決定
  • 記憶力減退
  • 有自我懲罰的意念,覺得如果沒有自己的存在,對別人會更好

4. 行為的徵兆

  • 失眠
  • 缺乏專注力
  • 不注意外表裝扮
  • 無故哭泣
  • 性格突變,脾氣暴躁
  • 疏離親友
  • 把自己心愛物品送交他人
  • 透過文章、圖畫、言語等媒介表達對人生沒有意義
  • 酗酒或濫用藥物
  • 做許多危險動作及自毀行為
  • 書寫自己的願望或言談間透露會自殺,並提及時間、方法及身故後的安排
  • 突然對死亡有很大的興趣及幻想
  • 主動與親友告別
  • 工作表現或學業成績驟降
  • 對事物或以往的嗜好失去興趣

5. 言語的徵兆

  • 說話緩慢
  • 內容表示求死的念頭,可能直接用話語表示,例如:「如果我死了……」、「我以後都不會再煩你了……」、「現在不會有事的,以後都不會有任何事了……」等

3招排解負能量自救

想預防自殺念頭,社交支持與自我排解是兩大「救命良藥」。要自我排解負能量,黃博士建議每天留10至15分鐘「Me-Time」,給予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而做運動減壓亦是一個好方法;有科學研究指出,運動有助於刺激多巴胺分泌。此外,心情不好的時候亦可以騰出空檔,到海邊或公園走走。黃博士笑言自己平日習慣早一個站下車步行到目的地,讓自己活動一下,

香港雖然好細,但有好多綠色地方。唔鍾意行山可以搭船去離島。總可以搵到一啲地方或方法,可以享受「Me-Time」之餘,都可以做運動。

他提醒,高危人士尤其是完美主義者,不用對自己過分嚴苛,學習容許他人犯錯也接受自己會犯錯;處事切忌雙重標準,對人如對己,避免比較。同時亦要學會尋找情緒的出口,身邊有1、2個知心朋友「做樹窿」,可以有助梳理情緒。

安慰當事人謹記5大要點

萬一遇上家人朋友有負面情緒,旁人又該如何及時拯救?黃博士就指,最重要的是聆聽和給予陪伴,讓他們覺得「有人關心、有人在意自己」。作為聆聽者,切勿過於主觀定奪事實或作出批評,交談期間亦一定要放下手機。他建議與當事人傾談時應謹記5大要點: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11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2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13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1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15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16_1024.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