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消委會洗手液推介|4成洗手液含致敏防腐劑 消委會推薦11款安全高分名單 8款99%殺滅大腸杆菌

發佈時間: 2024/12/06

為保護個人衛生,不少人都有使用洗手液的習慣。消委會曾檢測市面上35款洗手液,當中有11款洗手液完全沒有驗出致敏物質,供大家參考。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2個動作預防坐骨神經痛 

{{hket:ul-video id="11401"}}{{/hket:ul-video}}

消委會洗手液|消委會推薦11款安全高分洗手液

消委會檢測的35款洗手液中,發現多款洗手液含有可致敏防腐劑、游離甲醛、甲醇,甚至酸鹼度屬強酸性,當中只有11款洗手液完全沒有驗出致敏物質。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1.jpg"}}{{/hket:inline-image}}

消委會洗手液|4成洗手液含致敏防腐劑

消委會指出,35款洗手液中,有13款洗手液被檢出可致敏防腐劑CMIT及/或MIT,其中3款更超出歐盟標準,或同時超出內地及歐盟標準。消委會表示,含CMIT及/或MIT的洗手液有可能導致手部皮膚出現痕癢不適,甚至令人患上手部皮膚炎。

除防腐劑之外,另有5款洗手液被驗出游離甲醛,以及5款洗手液含抗菌劑PCMX,雖然全部未有超出歐盟及內地標準,但亦可能令部分人士產生皮膚過敏反應。另外,有6款洗手液被驗出甲醇,全部未有超出歐盟的標準,但皮膚若接觸濃度高的甲醇溶液可能會刺激皮膚。

消委會指,是次檢測中有4款洗手液中的酸鹼度屬強酸性。而香港醫學會會董及皮膚科醫生陳厚毅就提醒,若洗手液的酸鹼值過份極端(如過酸或過鹼),有機會刺激皮膚。對手部皮膚較幼嫩的人士而言(如幼童),重複及長時間接觸強酸或強鹼物質,可能刺激皮膚的機會較高。

消委會洗手液|8款具99%殺菌效能洗手液

是次測試樣本中,包括15款聲稱具除菌/防菌/抗菌/殺菌效能的洗手液,絕大部份在殺滅金黃葡萄球菌的表現理想,當中14款均達99%以上。至於殺滅大腸杆菌的效能表現較為遜色,但亦有8款洗手液在殺滅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杆菌都達同樣達至99%以上,可謂「殺菌」之選。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0.jpg"}}{{/hket:inline-image}}

消委會今次測試,有3款聲稱具除菌/防菌/抗菌/殺菌效能的洗手液,效果較為不理想,雖然在殺滅金黃葡萄球菌的效能較好,但在殺滅大腸杆菌的效能較低,只有40%或以下,包括「潔保加 ACTI-PRO+ Antibacterial Hand Wash - Fresh Pine」、「佳之選抗菌洗手液(松木清香)-清爽」及「萬寧松木抗菌潔手液」。

消委會洗手液|最有效的洗手方法

消委會指,洗手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手上的污垢、有機物及過渡性(transient)微生物。而洗手過程中,洗手液所含的表面活性劑配合洗手時搓揉摩擦的動作(mechanical action),加上清水沖洗,已經可以有效去除皮膚上沾有的污垢和附着的微生物。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應用科學系講師周卓峰講師解釋指,洗手液中的表面活性劑有助去除皮膚上的油脂和污垢,配合充分搓揉的動作才可以有效沖走污垢以及所黏附的微生物,清潔效果較只用清水理想。

消委會又指,以正確的方法洗手並維持良好的洗手習慣,相比挑選洗手液種類更為重要。即使選用殺菌效能表現最好的洗手液樣本,若果洗手方法和步驟不當,仍然無法達到預期的除菌效果,反而可能令人相信產品可於短時間內去除手上細菌,而在洗手過程中忽略充分搓揉的重要性。

消委會洗手液|洗手4大謬誤

  • 洗手時間太短:有研究指公廁的使用者平均洗手時間只有5秒;建議市民沾濕雙手後,用洗手液搓揉最少20秒;
  • 未充分搓揉手指公、手腕、指縫和指甲縫隙等經常被人忽略的位置:指縫和指甲縫隙等位置常被人忽略,尤其是安了假甲或指甲過長,假甲上的裝飾以及指甲縫隙,容易藏污納垢及孳生細菌。洗手前亦應脫下戒指及首飾,方便徹底清潔雙手;
  • 洗手過度頻密:容易令雙手皮膚變得乾燥;
  • 用水太熱:水溫過高可能有損皮膚,建議用室溫水或微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