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慢性疲勞|瞓極都攰或為「慢性疲勞」 醫示警恐增患2癌風險分享4招改善症狀

發佈時間: 2024/12/02

都市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如果休息過後仍覺疲倦,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有機會發展成慢性疲勞症候群。有醫生就指出,慢性疲勞或會增加患上2種癌症的風險,並分享4招改善症狀。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營養師拆解4大糖尿病飲食重點

{{hket:ul-video id="11388"}}{{/hket:ul-video}}

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日前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上分享病例,表示一名30歲的女醫生最近生下第2個孩子,同時面臨育兒、工作及內科專科考試等多重壓力,經常感冒且感到疲勞不堪。她每次感冒都會自行到醫院拿藥吃,然而最近一次感冒後卻發現無論怎麼睡,疲勞感都不會消失,因此覺得自己身體出了問題。

該名女醫生之後進行了抽血、驗尿、超聲波等各種檢查,但結果全部顯示正常,於是向洪永祥求診,詢問自己應該怎麼辦。洪永祥就指出,她的情況應該是身體處於高壓狀態之後造成的慢性發炎,且已趨近慢性疲勞症候群,有時候身體會微微發燒、口乾舌燥,甚至出現淋巴腺腫大、全身痠痛的情況。

慢性疲勞|4招改善慢性疲勞

那麼要如何解決慢性發炎的問題?洪永祥就指,一般情況下會建議去除壓力源,但上述的女醫生已經生了小孩,也不可能放棄專科考試,因此能做的就是增加抗壓能力。他建議女醫生從生活習慣入手,透過以下4個方法改善症狀:

  • 提早入睡
  • 運動
  • 多吃芥蘭、甘藍、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 常靜坐冥想,或者泡熱水澡

女醫生聽從建議照做,約1個月後疲勞症狀便已大幅改善。洪永祥補充,十字花科蔬菜是非常好的抗氧化食物,多吃能夠支持免疫系統、維持腸道健康,對改善慢性疲勞亦有幫助。

慢性疲勞|慢性疲勞或增患2癌風險

台灣營養醫學醫生劉博仁亦曾在個人Facebook專頁發文拆解慢性疲勞,他指出,疲勞代表身體修復不足,而經常性疲勞更會削弱免疫力;慢性疲勞成因眾多,包括睡眠不足、捱夜、過度運動、營養缺乏、EB病毒感染等。

他又引述研究,表示慢性疲勞有可能是由慢性EB病毒感染造成,而這種病毒與鼻咽癌以及部分淋巴癌有關,因此呼籲容易慢性疲勞的人士,一定要找出原因並改善,否則長期下來容易出現感染、老化,也容易罹患癌症。

同場加映:10大疲倦原因

台灣家醫科醫生陳欣湄於節目《健康好生活》指出,造成疲倦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與睡眠、壓力有關,例如經常捱夜,或患有睡眠窒息症,導致睡眠質素欠佳,白天感到疲累。

她列出10個造成疲倦的可能原因: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7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6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5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3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2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1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8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9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1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陳欣湄強調,出現疲倦現象,可能並非單純由失眠問題所致,如出現口臭、極度疲倦、消化異常、輕微發燒、皮下出血的症狀,有機會是肝臟出現毛病。

同場加映|慢性發炎恐增患癌率 2項建議調整飲食

台灣腎臟科醫生江守山曾在當地健康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病例,指曾經有一名70歲的病人來求醫,原因是體檢時發現身體發炎指數(CRP)高達6。江守山指,病人屢次求醫也找不到身體哪裡出問題,但已經出現頭痛症狀。後來醫生為他做詳細檢查時,發現病人患有「肌少症」。江守山解釋,肌少症一般在年事已高的長者身上常出現,加上身體慢性發炎的問題需要處理。

經過一輪詳細的身體檢查後,確認病人並沒有泌尿道感染或關節炎,江守山建議從飲食入手調整:

  • 戒除吃植物油等會引起身體發炎的Omega-6油品
  • 每天吃半碗已煮熟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白蘿蔔、高麗菜等

2個月後,病人覆診喜見身體發炎指數回落至0.6,顯著降低90%,可見十字花科蔬菜對於抑制身體發炎有很顯著的功效,改善飲食確實能夠促進健康。

防癌飲食|5種引起發炎食物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營養與流行病學教授Dr. Frank Hu指出,常見有5種引起發炎的食物: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9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1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2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3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4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資料來源:《健康好生活》、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