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大腸癌|30歲男子懶理便秘腹脹求醫揭患4期大腸癌 醫列4類食物易生息肉須注意

發佈時間: 2024/08/08

大腸癌逐漸年輕化,生活習慣不佳的人士尤其需要小心!台灣就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30多歲的男子本身有吸煙喝酒的習慣,加上忽視便秘的情況,直到腹脹才求醫,結果接受檢查後發現已經患上4期大腸癌。醫生又列出,4類容易導致大腸長出息肉的食物,呼籲市民要多加留意。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大隻中醫師教2組腿部訓練動作 鍛煉下半身肌肉 均勻操肌 

{{hket:ul-video id="11002"}}{{/hket:ul-video}}

台灣腸胃內科醫生彭彥領在YouTube頻道「醫Note」發布影片,表示大腸癌過往較多見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士身上,但由於市民飲食西化、習慣改變,加上運動量減少,因此也有年輕化趨勢。

彭彥領分享病例,指一名30多歲男子出現排便不順、便秘已持續一段時間,但一直不以為意;而且他平時也吃得不健康、又煙又酒。直到某日,男子因為腹脹難耐到急症室求醫,醫生為他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檢查,發現他有大量腹水,懷疑有腹膜轉移病灶,並疑似看到大腸有腫瘤。醫生見狀,馬上為男子安排翌日的大腸鏡檢查,之後果真在他的乙狀結腸處,發現一個大小約4cm的腫瘤,經診斷後確診為大腸癌第4期。

彭彥領表示,一般情況下會建議市民50歲後定期照大腸鏡,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士,則建議在年滿40歲後開始接受檢查,但如像上述男子般已經出現症狀,就應盡早就醫。他亦不由感嘆,假設該名男子在一開始發現排便習慣改變時便馬上求醫,也許就不會演變至末期大腸癌。

要預防患上大腸癌,其實還需要同時預防大腸息肉。對此彭彥領就說明,大腸息肉一般分為腺瘤性息肉、發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與大腸癌的癌前病變相關,大腸鏡的手術目的就是切除所有可能存在的腺瘤性息肉,至於後面2類息肉則被認為與癌症無關,只需持續追蹤即可。

大腸息肉高危食物

那麼,哪些人士較容易長出大腸息肉?彭彥領指出,有家族病史、特定飲食習慣、吸煙喝酒,以及年逾50歲的人士,都是出現大腸息肉的高危人士。其中在飲食習慣方面,他就列出意下4類危險食物,表示習慣吃這些食物的人士,往往與大腸息肉甚至大腸癌有高度的相關性。

  • 高油
  • 低纖
  • 紅肉
  • 加工肉

彭彥領最後亦提醒,要預防大腸息肉及患上大腸癌,除了定期照大腸鏡之外,改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規律運動,都對預防患病有很大幫助。

大腸癌為全港第2位常見及致命癌症

大腸癌一般可以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兩類。據本港醫管局癌症統計數字顯示,本港2020年大腸癌新增個案共5,087宗,佔全年新增個案的14.9%,共有2,287宗死亡個案,佔比15.4%,為全港第2位的常見及致命癌症。

本港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大腸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如不及時切除會發生癌變;早期的大腸癌可能無任何症狀,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分泌黏液、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變稀或便秘、體重無故下降等。大家可留意自己有否以下6種大腸癌徵狀,有需要時應及早求醫診治: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6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7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8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9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1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2_1024.jpg"}}{{/hket:inline-image}}

大腸癌8大高危人士

台灣消化系外科專科醫生劉育志亦曾指出,大腸癌患者在病發初期難以發現,而年紀大、體重過重、經常久坐不動等人士,應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劉醫生指,雖然大腸癌患者初期難以發現病徵,不過亦可留意以下特徵,瞭解自己是否患大腸癌的高危人士。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9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1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2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3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5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6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7_1024.jpg"}}{{/hket:inline-image}}

5大預防方法

劉育志醫生又指出,大腸癌在亞洲有年輕化趨勢,50歲以下發病的大腸癌患者不斷增加,中大亦有研究顯示,本港55歲以下結腸癌患者每年增加1.7%,認為與肥胖有關,因此國際建議大腸癌篩查年齡應由50歲降至45歲。以下為預防患上大腸癌的5大方法: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3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5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6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7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8_1024.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