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不少人外出時會購買樽裝飲料解渴消暑。近日有美國研究團隊指出,膠樽含BPA化學成分,常飲用會增加患上糖尿病風險。研究團隊建議,市民可轉用兩種材質製造的水樽,減低人體接觸BPA的機會,降低患糖尿病風險。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丨父外遇離家 母任清潔工湊大 文頌男化療無效 5年剩6成存活率生病停工對媽媽感愧疚
{{hket:ul-video id="10872"}}{{/hket:ul-video}}
BPA或減低胰島素敏感度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美國加州理工州立大學(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University)近日在《糖尿病》(Diabetes)期刊發表一項研究結果,研究團隊首次證明,塑膠水樽常見化學物質BPA會降低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經常飲用或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在是次研究中,40名健康成年人被隨機分配接受安慰劑,或每天接受每公斤體重約50微克的BPA(是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目前認定的安全劑量)。
增患糖尿病風險 使用2材質更安全
研究結果發現,服用BPA的測試組4天後對於胰島素的反應降低,而安慰劑組並沒有變化。故此,研究團隊得出結論,認為BPA可能降低人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容易導致身體處於高血糖狀態,增加患上糖尿病風險。據了解,以往有流行病學研究發現,BPA會破壞人體荷爾蒙,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更加會影響男女生殖能力。
研究團隊建議,可使用不銹鋼或玻璃材質的器皿代替膠樽,減少人體接觸BPA的機會,從而減低患上糖尿病的機會。
拆解樽裝飲品膠樽底部編號
本港食物安全中心和消委會亦曾經發表文章,拆解樽裝飲品膠樽底部的編號,釋出市民對於塑膠樽裝飲料有毒的疑慮。
{{hket:inline-image name="bc215f47-403d-4a59-aaa5-0a6a18a04903_600.jpg"}}{{/hket:inline-image}}
重用膠水樽9大貼士
近年市民多關注環保,開始有重用膠樽的習慣。綜合食物安全中心及消委會建議,重用PET膠水樽的市民應注意以下事項:
- 1. 檢查膠樽,確保沒有破損,選擇內壁和底部平滑、凹凸面較少的水樽,並定期更換。
- 2. 如發現水樽變色、爆裂、有異味,或對其衞生狀況有懷疑,不應繼續使用。
- 3. 徹底清潔膠樽,並確保樽內完全風乾,才可使用。
- 4. 把膠樽注滿前,應先徹底清洗和弄乾雙手,避免交叉污染。
- 5. 再用膠樽應以類似原來用途為原則,例如膠樽在購買時是載水,再用時不要用作盛載其他液體或飲料,不適宜用來盛載醋或油等物質。
- 6. 待水或飲料變涼後才注入膠樽。
- 7. 如原來的產品上註明「避免受陽光照射」,再用膠樽時亦應遵守有關指引。
- 8. 注入清水後,應盡快飲用;飲用時,不要與他人共用膠樽,因唾液能傳播病菌,引起疾病。
- 9. 清潔時可考慮用軟毛刷配合洗潔精洗擦水樽內壁和底部,再用清水徹底洗淨才使用。
11款安全天然礦泉水 1款上月驗出含錳
生物科技公司「水中銀」在2018年曾搜集11個知名品牌的天然礦泉水進行生物測試,全部通過安全檢測要求。但水中銀提醒,市面不少膠樽都標榜不含化學物雙酚A(BPA),但其替代物同樣可干擾荷爾蒙,影響生殖及發育;市民亦應盡量避免在街檔購買被太陽直射的樽裝水,因為有機會令更多化學物從塑膠遷移至水內。
惟今年5月美國一款知名礦泉水品牌Fiji Natural Artesian Water特定批次被驗出含有3種細菌及「錳」,上周廠商緊急回收市面上190萬枝樽裝水,發言人指事件未構成任何健康或安全風險,之後將定期進行測試以確保安全。
- {{hket:inline-image name="256c1f69-c25f-473b-9125-119096603fc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2e3bf36-9fe4-45bb-8c4c-29ff65cd273f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dbca0cb-e018-4eee-a716-74aeec72b827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e3c3c1f1-3312-49ed-86c1-45f8377da24e_600.jpg"}}{{/hket:inline-image}}
-
凍齡飲食|48歲梁詠琪超凍齡靚樣26年無老過 公開逆齡一日三餐 |
|
-
防癌飲食|醫生推介1種「神級抗癌蔬菜」 乳癌風險大降70%比大蒜更有效【附防癌食物清單一覽】 |
|
-
喪女之痛|雙胞胎女兒未滿月相隔11日相繼離世 網紅爸爸悲痛:要再回來找我們 |
|
-
抗癌飲食|醫學教授患4期肝癌 公開抗癌餐單12年無復發 每日必飲這2杯抗癌飲品 |
|
-
睡眠健康︱比瞓夠8小時更重要 研究揭做好1件事死亡風險激減48% |
|
-
按摩危機|男子泰國腳底按摩嚴重細菌感染 雙腿腫痛生膿發紫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凍齡飲食|48歲梁詠琪超凍齡靚樣26年無老過 公開逆齡一日三餐
|
-
防癌飲食|醫生推介1種「神級抗癌蔬菜」 乳癌風險大降70%比大蒜更有效【附防癌食物清單一覽】
|
-
喪女之痛|雙胞胎女兒未滿月相隔11日相繼離世 網紅爸爸悲痛:要再回來找我們
|
-
抗癌飲食|醫學教授患4期肝癌 公開抗癌餐單12年無復發 每日必飲這2杯抗癌飲品
|
-
睡眠健康︱比瞓夠8小時更重要 研究揭做好1件事死亡風險激減48%
|
-
按摩危機|男子泰國腳底按摩嚴重細菌感染 雙腿腫痛生膿發紫
|
-
步行挑戰|28歲網紅真人實測7日行25萬步 身體驚人變化全面睇
|
-
飲食攻略·二十四節氣大寒|寒流來襲宜補陽驅寒 中醫拆解21大養生食物+湯水食療
|
美國研究|常飲樽裝水恐增患糖尿病風險 專家:用2材質更安全【附拆解塑膠水樽底部編碼】 - 晴報 - 健康 - 生活健康 - D240705
美國研究|常飲樽裝水恐增患糖尿病風險 專家:用2材質更安全【附拆解塑膠水樽底部編碼】 - 晴報 - 健康 - 生活健康
夏日炎炎,不少人外出時會購買樽裝飲料解渴消暑。近日有美國研究團隊指出,膠樽含BPA化學成分,常飲用會增加患上糖尿病風險。研究團隊建議,市民可轉用兩種材質製造的水樽,減低人體接觸BPA的機會,降低患糖尿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787426%2F%E7%BE%8E%E5%9C%8B%E7%A0%94%E7%A9%B6%EF%BD%9C%E5%B8%B8%E9%A3%B2%E6%A8%BD%E8%A3%9D%E6%B0%B4%E6%81%90%E5%A2%9E%E6%82%A3%E7%B3%96%E5%B0%BF%E7%97%85%E9%A2%A8%E9%9A%AA%E3%80%80%E5%B0%88%E5%AE%B6%EF%BC%9A%E7%94%A82%E6%9D%90%E8%B3%AA%E6%9B%B4%E5%AE%89%E5%85%A8%E3%80%90%E9%99%84%E6%8B%86%E8%A7%A3%E5%A1%91%E8%86%A0%E6%B0%B4%E6%A8%BD%E5%BA%95%E9%83%A8%E7%B7%A8%E7%A2%BC%E3%80%91
https://skypost.hk/article/3787426/美國研究-常飲樽裝水恐增患糖尿病風險-專家-用2材質更安全-附拆解塑膠水樽底部編碼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785000/3787426/downloa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785000/3787426/
健康
生活健康
503
3787426
514
514003016
健康 生活健康
健康問題,化學,食用安全,污染,消委會,糖尿病,美國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科學,自然科學,化學,健康醫療,健康養生,食用安全,環保,污染,實體詞,香港政府及法定機構,消委會,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糖尿病,實體詞,地域及地區,美國
膠樽 水樽 風險 糖尿病 美國 胰島素 人體 塑膠 市民 化學 底部 團隊 材質 樽裝水 飲料 市面 水中銀 礦泉水 品牌 結果 物質 疾病 中心 消委會 荷爾蒙 媽媽感 食物 飲品 編號 存活率
2024-07-05
美國研究-常飲樽裝水恐增患糖尿病風險-專家-用2材質更安全-附拆解塑膠水樽底部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