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若善健談】持續手痺痺醒是警號

發佈時間: 2024/06/21

腕管綜合症是一種常見的手部疾病,因腕管內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引起。受壓的原因包括手腕韌帶長期勞損變厚、使用鍵盤及滑鼠姿勢不正確、因類風濕關節炎或孕晚期水腫,引致手指屈曲筋腱發炎,以及急性骨折導致手腕變形等。如果是骨折,患者會感到劇痛;但如果是慢性勞損,則比較「無聲無息」。最典型的症狀是手部(尤其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外側)出現類似針刺蟻咬的感覺,晚上睡覺時會痺醒。若情況持續一週或以上,應及早求醫。長期置之不理,可影響手腕靈活度,甚至導致肌肉萎縮,無法緊握物件。

醫生通常會通過詢問病史、臨床檢查(如Phalen及反向Phalen測試)及神經傳導測試等,評估患者腕管綜合症的嚴重程度。最難忘是一位只有十多歲的病人,因經常通宵打機,手部缺乏足夠休息,加上姿勢不良及手指重複性的動作,導致正中神經受壓。幸好父母及早帶他求診,經過物理治療、減少打機時間及轉用符合人體工學的護墊保護雙手後,已完全康復。另一位腕管綜合症的病人是新手媽媽,在懷孕後期因水腫導致雙手麻痺求診。經保守治療及分娩後,症狀有所緩解。然而,由於需要照顧新生兒,手部長期處於不良姿勢,症狀再次復發,最終需要注射類固醇緩解症狀。此外,她還要服用止神經痛的藥物及維他命B複合物,再配合適當護具及物理治療。

然而,並非每個病例都那麼幸運,曾遇過一位已屆七旬的執紙皮婆婆,求診時手掌肌肉已萎縮,無法拈起紙張或使用工具,需要接受腕管減壓手術。手術通常分為兩類:傳統開刀手術和微創內窺鏡手術。傳統手術即在手掌生命線末端外側開一個約三厘米的切口,將手腕橫韌帶切開,以放鬆正中神經,雖傷口較大,康復時間較長,但醫生能直接看到並認清橫韌帶和周邊結構,有助更精確地切割和分離組織,減少誤傷其他結構的風險。微創手術則在手腕中央及手掌中央開兩個微小切口,放入內窺鏡後,使用特製的微型手術刀切開韌帶以放鬆正中神經。優點是傷口較小,康復時間較短,但因醫生視野受限,或增加技術挑戰及併發症風險。如果病情嚴重到拇指無法活動,則需進行傳統減壓手術並結合肌腱轉移手術。建議患者與醫生詳細討論不同手術方法的優劣,以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俗語有云︰「預防勝於治療」,建議長期從事家務勞動或使用電腦的人士,定時休息,自我拉筋以放鬆筋腱,並配合適當護具,以減少肌肉和筋腱的負擔。

撰文︰陳威虎醫生
骨科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