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冠肺炎|台灣爆第6波新冠疫情 一周暴增623宗確診38人死 醫生:2類人症狀偏嚴重

發佈時間: 2024/06/19

遊台注意!台灣最近再爆第6波新冠疫情,疾管署昨日(18日)公布,上周新增62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比前一周翻倍暴增。另外,兒童確診者以輕症為主,約5%至10%的小朋友會因為哮吼或肺炎等情形住院。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20多歲女噴香水落護墊除臭致腋下發炎 醫生拆解體臭成因+5大改善建議

{{hket:ul-video id="10817"}}{{/hket:ul-video}}

確診人數1周翻倍

台灣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據疾管署統計,6月11日至17日新增62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的329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外,上周新增38例死亡病例,較前一周2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佔90%。台灣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

李佳琳指出,近4周變異株監測統計數據顯示,在台灣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主,分別佔比重為60%及54%。其次流行的病毒變異株,分別是「KP.2」及「KP.3」。

前馬偕醫院小兒部專任醫生程潔菡,近日亦在Facebook個人專頁發文表示,指近期門診人數爆量,很多大人也發燒,其中還有不少的新冠確診者。她又透露,門診中明顯發燒(大於38℃)的患者比例約10%至20%,在看診的5位發燒患者中,有4個確診新冠、一個確診A型流感。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1.jpg"}}{{/hket:inline-image}}

兒童確診住院佔10%

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表示,大部分兒童確診仍以輕症為主,有一部分的小朋友則因為併發症,如哮吼或肺炎等情形,影響到氣管需住院。兒童因為併發症住院的比例,一般為約5%至10%。

張鑾英醫生指出,重症大多與先天性問題相關,如心臟疾病等先天性異常,因為新冠會較容易產生呼吸衰竭等。2022年的新冠疫情不少孩子出現嚴重腦炎等,目前情況不像當時那麼嚴重,可能與孩子打了疫苗有關。

她提醒,若孩子出現聲音沙啞、咳嗽,同時有如狗吠聲音,呼吸雜音、胸骨下沿有凹陷、喘等情況,孩童因此出現吃不好、睡不好、脫水、小便變少、活力不佳或嗜睡等情形,就是警訊,建議盡快就醫。

2類人症狀偏嚴重

台大醫院兒科前醫生「蒼藍鴿」(吳其穎)分析指,根據最近對新冠肺炎確診的觀察,沒打過疫苗或沒確診過的人士,症狀通常偏嚴重,容易高燒及痠痛;有打過疫苗或曾經確診過的人士,通常症狀比較偏一般感冒。

台灣疾管署亦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應先使用新冠家用快測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測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由於近期疫情上升,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年歲滿6個月以上的人士儘速接種。

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士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jpg"}}{{/hket:inline-image}}

預防流感5大方法

本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吳健聰醫生曾接受訪問表示,無論感染流感病毒、抑或其他傷風病毒,例如腺病毒或絕大部分新冠病毒,皆經由唾沫傳播,並呼籲大家應跟足政府呼籲,接種對應季節性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減輕雙重病毒夾擊風險。

若想要預防流感、傷風或新冠等病毒,應注意以下5點:

  • {{hket:inline-image name="14_1024.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5_1024.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6_1024.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7_1024.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8_1024.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9_1024.pn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