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用安全|「超加工食品」越食越早死? 研究揭4類食物或損害腦神經增死亡風險

發佈時間: 2024/05/23

日常飲食習慣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不良的飲食隨時可導致壽命變短。外國近日發布一項觀察性研究,證實超級加工食品對健康的危害,透過逾30年的追蹤時間,發現進食較多超加工食品的人死亡風險較常人高,當中有4類食品與提高風險的關係最大。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高溫恐釋致癌物?K Kwong揭氣炸鍋3大風險 9成人不知1位置極危險  

{{hket:ul-video id="10677"}}{{/hket:ul-video}}

該項研究於本月(5月)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追蹤時間長達34年,分析了多達11.6萬名沒有癌症、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史的美國成年人數據。研究團隊從1984年至2018年,每4年要求參與者填寫一次詳細的食品問卷,並按照「NOVA食品分類法」將他們攝入的食品分成4組,分別為未加工或最低限度加工的食品、加工烹飪原料、加工食品和超加工食品。

超級加工食品包括包裝的烘焙食品與零食、碳酸飲品、含糖穀物及即食或加熱食品;這類食品通常含有大量色素、乳化劑、香精及其他添加劑,具高熱量及高添加糖、飽和脂肪與鹽,但缺乏維生素與纖維。

根據研究結果,超加工食品攝取量最低的參與者,中位數約為每天3份,攝取量最多的中位數則為每天7份左右;與前者相比,後者的早死風險高4%,腦神經疾病死亡風險高8%,但癌症死亡風險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就沒有明顯分別。

其中,研究人員發現與死亡風險增加關係最大的4類食品分別為:即食肉類、家禽與海鮮類產品,含糖飲料,含乳製品甜點,以及高度加工的早餐食品。

研究的主要作者宋明揚(音譯,Mingyang Song)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超加工食品是混合各種不同成分與添加劑的調製品,與其他普通食品有明顯的區別。

雖然參與人數眾多且為期達數十年,但這項研究亦有其局限,無法根據結果得出確切的因果關係結論。作者也指出,由於研究的參與者皆為醫護人員,且主要是白人與非西語裔,因此亦限制了研究結果的普遍性。

此前亦有其他研究指出,超級加工食品含量高的飲食與32種有害健康的風險增加有關,其中包括癌症、心肺疾病、腸胃問題、肥胖、2型糖尿病、睡眠問題、心理健康障礙與早逝。

何謂「超加工食品」?

加工食物是指加入油、糖、鹽等材料,加上醃製、發酵等程序,延長食用日期,如芝士、煙肉、煙燻魚和啤酒等。

「超加工食品」是指預製即食或須加熱食用的食品,加入油鹽糖、乳糖、麩質、香料、色素、穩定劑和抗氧化劑等添加劑。

點擊睇10大「超加工食品」:

  • {{hket:inline-image name="iSP-pi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0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1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09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08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07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06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05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04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03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02_600.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