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若善健談】從出生開始防濕疹

發佈時間: 2024/05/24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皮膚疾病,特別是在有過敏家族史的嬰兒中更為常見。我經常提醒家長,從寶寶出生的一刻起,就要積極預防,以減少濕疹發病和減輕病情。濕疹可引起強烈瘙癢感,不僅影響寶寶的食慾和營養吸收,更會導致睡眠質量下降,進而影響其注意力和學習能力,甚至語言及整體發展。瘙癢感還可能使寶寶煩燥不安,減少與父母和其他兒童的互動,進而影響親子關係和社交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濕疹常是過敏進行曲(Atopic March)的第一步,其後可能發展成食物過敏、氣管敏感、哮喘及鼻敏感等更複雜的過敏狀況。而這些疾病往往與IgE介導的免疫反應有關。因此,積極管理和適當的治療對阻斷過敏進程尤為重要,以避免誘發進一步的健康問題。

以我一位16歲的病人為例,她自出生起便一直受濕疹困擾。由於塗抹藥膏後感到不適,她對所有治療都很抗拒,最終在父母的堅持下才前來求診。長期的皮膚問題影響了她的身心健康、學業成績和社交生活,同時令她跟父母的關係也變得緊張。

如果時光能倒流,照顧者可在她出生後延遲洗澡時間,直至嬰兒皮膚充分地吸收胎脂為止。媽媽不餵她吃奶粉,而是餵哺母乳。每天洗澡後黃金三分鐘內,都塗抹潤膚霜以保持皮膚的水份,同時選擇全棉衣服,避免穿著聚酯纖維和羊毛等可能刺激皮膚的材質,或能大大減低她濕疹發病。

由於濕疹受到遺傳、天氣、環境、免疫反應,以及生活方式等複雜因素影響,當情況未有好轉時,及時和適當的藥物治療是有效控制病情的關鍵。例如,病情嚴重時要用類固醇迅速控制炎症,出現感染則必須配合抗生素治療。一旦急性發炎期過後,可考慮交替使用類固醇與非類固醇,或完全使用非類固醇藥物治療。此外,要確保有人長時間陪伴濕疹兒,防止他們抓破皮膚,引起發炎、感染的惡性循環。有需要時,可使用嬰兒適用的抗組織胺藥物降低癢感。室溫方面,可考慮調較到20度以下,當寶寶看起來舒適,就是最合適的溫度。

最後,家長應警惕網上流傳的各種另類療法,適合他人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有機會弄巧反拙。因此,面對濕疹的問題,家長應該尋求專業醫生的意見,並由生活細節著手,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健康、更舒適的成長環境。

撰文:何慕清醫生

兒科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