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猴疱疹病毒︱本港首宗人類感染猴疱疹病毒致死率高達八成 即睇潛伏期+病徵+傳播途徑

發佈時間: 2024/04/05

本港出現首宗人類感染B病毒(又稱猴疱疹病毒)病例:一名37歲男子曾到訪金山郊野公園,期間接觸野生猴子受襲;其腦脊液樣本經檢測證實對B病毒呈陽性反應。有專家指出,若病毒進入中樞神經且無治療,死亡率高達8成。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常行山、跑步反致四頭肌緊繃? 2個簡單動作放鬆大腿肌肉

{{hket:ul-video id="10371"}}{{/hket:ul-video}}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於4月3日指出,病例是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37歲男子,他因發燒及神智不清,於上月21日被送往仁濟醫院急症室並入院,現時於該院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情況危殆。而病人的腦脊液樣本經中心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檢測後,證實對B病毒呈陽性反應。根據病人家屬提供的資料及初步調查,病人於2月下旬曾到訪金山郊野公園,期間接觸野生猴子,並曾被猴子襲擊受傷。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中。

中心發言人表示,上述病例是中心錄得的首宗人類感染B病毒病例。但是此類個案曾於其他地方如美國、加拿大、內地及日本發生,主要由猴子咬傷或抓傷而引起,而人傳人情況非常罕見,強烈呼籲市民應避免觸摸或餵飼野生猴子。

發言人補充,B病毒可自然存在於獼猴的唾液、尿液及糞便等,而獼猴是香港常見的一種野生猴子。受感染的人最初會出現流感樣病徵,並可能演變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中心提醒,市民應避免接觸野生猴子,亦不應觸摸或餵飼牠們;若被猴子咬傷或抓傷,市民應盡快以清水沖洗傷口並立即求醫。市民亦可參考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網頁以獲取更多遇到猴子時應注意的事項相關資訊。

全球僅50宗個案 潛伏期症狀分階段出現

猴疱疹病毒最早於1932年於美國被發現,全球僅有約50宗個案,且多為獸醫、或從事動物實驗者受感染。其中日本於2019年才發現首宗個案:一名化學公司技術人員與猴子直接接觸後,出現頭痛和發燒就醫,當局當時稱他病情穩定。至於內地則於2021年公布一宗個案:一名53歲於研究所工作的獸醫,解剖兩隻死猴子後1個月後出現噁心嘔吐,其後有發燒及神經系統症狀,他先後到多家醫院就診,最終於2個月後死亡。而中國在此之前沒有報告過出現猴B病毒感染致死個案,臨床上亦無發現明顯的猴B病毒感染病例。

此外,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曾於2005年在其網站公佈,發現有台灣獼猴感染病毒的消息。當局稱,亞洲地區紅毛猴、日本猴、台灣獼猴等獼猴,皆屬猴疱疹病毒的天然宿主。人若被罹患猴疱疹的猿猴抓咬傷,傷口、眼睛等黏膜部位沾染到猴子的唾液而感染病毒,通常有3天至3週的潛伏期,早期(約1-2天)臨床症狀,在傷口部位會出現水泡或潰瘍;及後會出現如發燒、頭痛、疲勞、意識不清、淋巴性腦脊髓液內細胞增多及不同型態的神經症狀等病症。當局於2015年亦再發新聞稿,呼籲民眾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

專家:病毒致死率高達八成

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會長林緯遜表示,猴疱疹病毒是在某些猴子身上常見的感染病毒,猴子感染後一般沒有病徵或很輕微,不過若人類感染就多較為嚴重,病徵亦會分階段出現,早期或只是傷口紅腫痛,其後或會出現手腳麻痺和痛楚等,一旦病毒進入中樞神經且無任何治療,死亡率將高達8成。

他指,若被猴子咬或抓傷,應即時處理傷口,包括消毒及清洗並妥善覆蓋,完成這些步驟後便要求醫,向醫生詳細報告情況,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打破傷風針、服用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療等,強調受感染後快速治療,治愈機會極高。

他又相信,除非是被猴子咬傷及抓傷,而該猴子亦剛好急性感染猴疱疹病毒,否則只是間接接觸的感染機會很低,尤其香港市民能容易近距離接觸猴子,若如此容易感染不會到現在才有首宗,但亦建議市民勿「揾命博」切勿接觸野生動物,萬一接觸亦應多洗手且手勿觸摸口鼻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