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影響血管 增加心臟病風險

發佈時間: 2024/01/11

不少人會以為心臟病與肥胖、三高有關,但原本患上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同樣會誘發心臟病,當中尤以女性最常見。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駐院心臟科顧問醫生盧家業醫生指出,由自體免疫疾病所產生的慢性炎症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慢性症狀,患者的血管內壁會逐漸累積脂肪斑塊,導致血管內徑愈來愈狹窄。

現年57歲的女患者,最近因右心臟血管堵塞入院進行治療。患者早於1999年,年約33歲時,確診紅斑狼瘡及自體免疫甲狀腺病。確診後於風濕病科治療紅斑狼瘡,病情得到控制。惟同年她被診斷有冠心病,當時右心臟血管出現堵塞,需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即俗稱「通波仔」手術。由於她的家族成員並沒有任何心臟病史,患者自身亦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膽固醇等問題,體型正常,故其冠心病很有可能與紅斑狼瘡及甲狀腺毛病有關。

患者於年約40多歲時,左心臟兩條血管亦出現堵塞,再需接受「通波仔」手術。近期亦因心臟問題而需入院接受治療,其右心臟血管再度出現堵塞情況,需再次接受「通波仔」手術。截至目前為止,患者已進行四次「通波仔」手術。

破壞心臟血管 增心臟衰竭風險
盧醫生指出,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症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普遍風濕疾病能破壞心臟血管。以類風濕關節炎為例,患者患上慢性心臟衰竭、冠心病則較常人增加兩倍,而系統性紅斑狼瘡更會增加三至四倍患上心臟疾病風險。整體而言,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因心臟衰竭而死亡的風險會較正常人增加14%。

有見及此,及早預防十分重要。患者可以考慮接受詳細心臟檢查,例如心電圖、超聲心電圖、胸部 X 光、心臟壓力測試,心導管檢查、冠狀動脈造影等等,以及早接受治療。

{{hket:inline-image name="0111SPNAPRPPLDRLO700.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駐院心臟科顧問醫生盧家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