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珍惜生命|元朗12歲男童墮渠骨折嚎哭 揭疑因學業問題企圖輕生

發佈時間: 2024/01/04

元朗一名12歲男童昨日(3日)下午被發現倒臥在朗河路一道5米深的明渠嚎哭,途人見狀報警。救護員到場發現男童盆骨骨折及腳部受傷,神智清醒,事後送往屯門醫院治理。據悉,男童疑因學業問題不開心,一時想不開墮渠。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高中時患情緒病 27歲禮儀師從遺物整理看透生死:隨遇而安

{{hket:ul-video id="9885"}}{{/hket:ul-video}}

男童盆骨骨折

據現場目擊事件的途人指,救護車到場後需駛落明渠,救護員及消防員等涉水前往男童位置。男童接受治療時不斷嚎哭大叫,狀甚痛苦,其後被擔架抬上救護車。

男童最終證實盆骨骨折及腳部受傷,幸神智清醒;救護員為他進行初步包紮後即送往屯門醫院治理,男童母親事後亦趕至醫院查看情況。警方將案件列作「企圖自殺」處理,據悉男童疑因學業問題不開心,事發前騎單車途經現場深約5米的明渠,疑一時想不開而墮渠。

學童去年計劃自殺比率增

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昨日公布轄下學生健康服務於2022/23學年提供周年健康檢查服務的主要檢查結果。值得關注的是,過往12個月內有計劃自殺和曾試圖自殺的比率,都較去年同期以及疫情前的2018至19學年有所上升。

其中過往12個月有計劃自殺的學生比率達2.8%,較2018至2019學年,上升0.6個百分點;亦有1.3%學生表示曾試圖自殺。當中以中學生比率較高,曾試圖自殺比率為1.6%;有計劃自殺的比率達3.7%,較2018至19學年上升1.2個百分點。署方指,中心的醫護人員已加強留意學生情緒及心理健康需要,並為學生提供個別輔導及建議。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學童的精神健康較復常前差,相信原因是學期重開後,學生要面對追課程等壓力,而學童的社會網路未建立好,有困難時不懂得尋求幫助或自行適應。

葉兆輝認為,老師要理解及認識學生需要,就課程作調整,令學生有足夠配套,建立基本面對困難懂得求助的能力,相信疫後學童的精神健康情況屬可控。 葉兆輝又指,現時社會對於疫情對學童在學習及朋輩關係方面的影響仍未清楚,認為家長要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不要輕易說他們做得不好或沒有努力,反而要明白他們面對的困難,提供支援。

學童自殺7大徵兆

精神科專科樂芷穎醫生曾接受訪問指,學童自殺現象其實一直存在,常見的原因包括學業壓力,特別是升中、高中選科、公開試等高危時間,因為學童在這些階段所面對的壓力會相對多,來源可能來自家長的期望、校方催谷成績的傾向或者學童對自己學業的要求。

她指出,學童在選擇輕生前有機會出現以下7大徵兆,呼籲家長及校方可多加留意: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7.jpg"}}{{/hket:inline-image}}

家長處理方法

如發現學童出現上述徵兆,樂芷穎醫生建議家長、老師等身邊人應首先與學童展開開放性溝通,避免過度反應而迫使學童一下子道出所有困擾的煩惱,甚至責備對方沒向家長坦白心聲,因為此舉有機會引發反效果。家長應透過積極的聆聽,讓學童在安全的地方盡情分享其感受。同時應尋求社工、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幫忙,再另外商討後續方案,包括是否需要安排學童即時入院等。

此外,家長亦應把家中的危險物品收好,包括藥物、利器等,如覺得學童情緒始終難以控制,應尋求醫生介入幫忙。如有即時危險,急症室其實亦有精神科的服務,坊間亦有不少組織提供心理健康的支援及熱線供參考。

要預防學童輕生,樂芷穎醫生建議家長應首先避免在學童面前與伴侶爭執,同時要定期與學童對話,切勿以為學童已長大,懂得獨立處理事情。但其實學童在青春期時,正踏入另一個脆弱的成長階段,其情緒會容易受到壓力而變化,但他們不想被家長密切地關顧。因此家長在這期間要懂得處理學童敏感的情緒,主要是多些開放性的聆聽,或者可多表達對他的支持,包括把自己「一直都在」的訊息傳達給對方。

學校方面,校方可多留意學童在校的表現,包括與同學的相處,成績改變的幅度等,亦可定期舉辦朋輩支援小組,觀察學童的情緒健康。同時家長與校方應通力合作,把對學童的觀察定期分享予對方,避免忽略了學童的情緒需要。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