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上水彩蒲苑17歲穿校服女學生墮樓 送院不治

發佈時間: 2023/11/17

上水彩蒲苑今日(17日)傍晚發生學生墮樓事件。下午5時許,警方接報指有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學生昏迷重創,倒臥彩蒲苑D座對開,懷疑她從高處墮下。

救援人員接報趕至,傷者由救護車送院搶救,惜最終不治。警員經初步調查,相信死者從上址單位墮下,在現場沒有檢獲遺書,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據了解,有人生前因家庭問題而受到困擾。

近期多宗學生懷疑自殺個案

  • 11月17日 女學生上水彩蒲苑墮樓亡
  • 11月16日 17歲嶺大生校內宿舍墮樓亡
  • 11月12日 青衣長安邨13歲男童上吊亡
  • 11月3日 牛頭角彩福邨16歲男生墮樓亡
  • 11月2日 元朗尚悅15歲男生墮樓亡
  • 10月29日 屯門欣田邨12歲女童墮樓亡
  • 10月26日 彩虹聖言中學男學生校園墮樓亡
  • 10月18日 觀塘嘉樂街47號12歲女童墮樓亡
  • 10月17日 何文田培正中學12歲男生校園墮樓,送院搶救不治
  • 10月13日 柴灣杏花邨18歲青年剛升大學,寓所聞氦氣輕生
  • 10月12日 香港中文大學19歲中大一年級學生天橋墮下身亡
  • 9月29日 九龍城嘉諾撒聖家書院13歲女學生倒臥斜坡,證實不治
  • 9月29日 香港大學22歲港大學生倒臥薄扶林道港大百周年校園山坡,送院不治

醫衞局:研設三層應急機制

學童自殺個案上升,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今日(17日)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上稱,學童自殺事件令人痛心,而且已經響起極大警號,政府相關部門政策局、部門、學校、家長和社會各界持份者,必須立即正視危機,盡快採取應對措施,因此醫務衞生局和教育局以及社會福利署商討對策,研究設立以學校為本的應急機制。

李夏茵指應急機制分為三層,先由老師和學校社工盡快識別高風險的學生,及早介入和支援;如果學校人手不足,政府會再和社會配對資源,包括社署的註冊社工、非政府組織的輔助醫療人員和教育局的教育心理學家;如有嚴重精神健康個案,會轉介到醫管局精神科優先處理。

學童自殺7大徵兆

精神科專科醫生樂芷穎近日接受《晴報》訪問指,學童自殺的現象其實一直存在,學童常見的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學業、家庭、同輩及社會等方面;至於近期自殺事件頻生,不排除已誘發學童模仿潮。她指出,學童在選擇輕生前有機會出現7大徵兆,呼籲家長及校方可多加留意。

  • {{hket:inline-image name="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_600.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救助兒童會:學校要讓學生「被看見」

對於近期學生自殺個案劇增,香港救助兒童會顧問、東華學院人文學院院長陳自強教授指,學童面對壓力時,很多時都不會與人傾訴,「他們擔心被標籤或被看成為問題,或者覺得沒有幫助,結果逐漸感到孤單,令負面情緒反芻,漸漸地感到絕望,最後產生輕生念頭。」學業壓力、比較文化,加上不願傾訴,便容易讓學童走上不歸路。陳教授又指,雖然傳媒比起過往較少報道自殺個案,但學童自殺問題仍然不斷出現,反映社會對學童及家長的心理支援服務不足,未能及時辨識及支援有需要的學童,為他們作出輔導及支援。

要減輕學童壓力,陳教授認為家長應與子女建立信任,關懷及支持他們,讓學童感受到父母不是在說教或訓導,能以同理心和憐憫心支持他們,繼而成為他們的後盾。而學校亦應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推行社交情感及社交能力培訓,並讓老師及其他教學人員與學童建立信任,成為學童的重要他人,以及推廣校園精神健康。

香港救助兒童會認為為學童締造幸福感非常重要,讓學童建立幸福思維要依靠學校提供正向教育。只要讓學校不同的群體獲得滿足感及安全感,便更容易協助建立正面情緒。學校願意多聽學童的聲音,增加參與度,讓他們「被看見」,便能提升他們的歸屬感。校長、老師等都需要為學校構造幸福校園的氛圍,包括培訓及管理等。而學校亦應引入社會資源針對學生、家長及老師,推出正向教育、壓力及情緒管理等計劃,讓專業導師教授相關知識及技巧,建立幸福感。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撒瑪利亞會24小時多語服務:2896 0000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利民會:3512 2626
協青社青少年服務熱線︰9088 1023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www.openup.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