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珍惜生命|4個月逾20宗學生自殺或企圖尋死 9月後數字飆升 辨識7大高危輕生警號

發佈時間: 2023/11/03

本港近期發生多宗學生輕生事件,從今年7月起至少已有逾20宗青年自殺死亡或企圖自殺個案,個案數量更在9月開學後飆升。精神科專科醫生樂芷穎接受《晴報》訪問指,學童自殺的現象其實一直存在,學童常見的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學業、家庭、同輩及社會等方面;至於近期自殺事件頻生,不排除已誘發學童模仿潮。她指出,學童在選擇輕生前有機會出現7大徵兆,呼籲家長及校方可多加留意。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心情不佳=抑鬱?兩者有何分別? 精神科醫生教抑鬱症自我評估

{{hket:ul-video id="9452"}}{{/hket:ul-video}}

學童自殺個案開學後飆升

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早前引述媒體報道統計,今年7月起截至10月26日,共有22名19歲或以下青年自殺死亡或企圖自殺個案,其中18人為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依次為學業、感情及家庭,死亡人數達17人,9月開學後更有明顯升幅。機構更曾接獲年僅8歲的少年求助,情況令人擔憂。

機構總幹事曾展國指,19歲或以下青少年自殺個案自9月開學後飆升,由7月和8月的各4名,增至9月有5名,10月更已有9名。而在22宗自殺個案中,雖然僅18.2%人有精神病問題,但比例其實不低,因大多數人是出社會後才患病,故精神病年輕化亦不容忽視。

他相信,疫後復常近1年,不少學校已回復昔日教學模式,催谷學生追進度,家長亦為子女安排更多補習,令他們難以適應,產生巨大壓力。若父母婚姻破裂、對成績要求高等,又面對朋輩欺凌等,更會加劇自殺風險。

升中、高中選科、公開試 屬學童高危輕生階段

精神科專科樂芷穎醫生接受《晴報》訪問指,學童自殺現象其實一直存在,常見的原因包括學業壓力,特別是升中、高中選科、公開試等高危時間,因為學童在這些階段所面對的壓力會相對多,來源可能來自家長的期望、校方催谷成績的傾向或者學童對自己學業的要求。

除學業壓力外,同輩的壓力亦不容忽視。樂芷穎醫生指,朋輩的影響力在學生青春期時影響力會較大,自身的價值或自信大多來自同輩的認同。如果學童這時受到同輩的排斥,如言語冷處理、網上欺凌等,會對他的心理造成巨大壓力,特別是這類排斥手法未必容易被老師或家人所發現,令學童因欺凌所承受的壓力更不易抒發出來。

學童自殺消息成「雙面刃」

至於家庭方面,樂芷穎醫生指,學童與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其實亦可以衍生各式各樣的壓力,特別是涉及家庭暴力、長期家庭衝突、父母離異、父母長期爭執、家庭經濟困難、父母身體有毛病等,都對學童的心理健康百上加斤,甚至因此誘發抑鬱症、焦慮症等,而旁人無法察覺時,這對學童而言其實非常危險。

對於一些高年級的學生,壓力亦可能來自社會,特別是考公開試前的階段,能否升讀大學、大學的科目選擇、應追求夢想還是應符合社會期望等想法,都是一些學生壓力的來源。至於近期出現的自殺潮,樂芷穎醫生估計,這類學童自殘或自殺的消息其實是「雙面刃」,一方面希望消息可喚醒社會,特別是家長、教師及社工等對學童心理健康的關注,但另一方面當學童經常接觸這類消息,甚至經歷身邊有朋友出現類似情緒困擾時,有機會誘發自殺模仿潮。

學童自殺7大徵兆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9.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8.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8.jpg"}}{{/hket:inline-image}}

家長處理方法

如發現學童出現上述徵兆,樂芷穎醫生建議家長、老師等身邊人應首先與學童展開開放性溝通,避免過度反應而迫使學童一下子道出所有困擾的煩惱,甚至責備對方沒向家長坦白心聲,因為此舉有機會引發反效果。家長應透過積極的聆聽,讓學童在安全的地方盡情分享其感受。同時應尋求社工、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幫忙,再另外商討後續方案,包括是否需要安排學童即時入院等。

此外,家長亦應把家中的危險物品收好,包括藥物、利器等,如覺得學童情緒始終難以控制,應尋求醫生介入幫忙。如有即時危險,急症室其實亦有精神科的服務,坊間亦有不少組織提供心理健康的支援及熱線供參考。

要預防學童輕生,樂芷穎醫生建議家長應首先避免在學童面前與伴侶爭執,同時要定期與學童對話,切勿以為學童已長大,懂得獨立處理事情。但其實學童在青春期時,正踏入另一個脆弱的成長階段,其情緒會容易受到壓力而變化,但他們不想被家長密切地關顧。因此家長在這期間要懂得處理學童敏感的情緒,主要是多些開放性的聆聽,或者可多表達對他的支持,包括把自己「一直都在」的訊息傳達給對方。

學校方面,校方可多留意學童在校的表現,包括與同學的相處,成績改變的幅度等,亦可定期舉辦朋輩支援小組,觀察學童的情緒健康。同時家長與校方應通力合作,把對學童的觀察定期分享予對方,避免忽略了學童的情緒需要。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撒瑪利亞會24小時多語服務:2896 0000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利民會:3512 2626
協青社青少年服務熱線︰9088 1023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www.openup.hk

{{hket:inline-image name="555.jpeg"}}{{/hket:inline-image}}

精神科專科醫生樂芷穎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撰文:吳梓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