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噪音問題的確很煩人,但投訴時要分清到底是樓宇結構問題,或是人為所致。台灣一名男子因為不滿樓上多年來屢次傳出噪音,投訴不果於是動殺機。大廈管理員曾多次接獲投訴,欲上肇事單位調查時,發現屋內根本沒人。有本港裝修專家指出,樓上傳來噪音未必是人為,有可能與一個現象有關,且舊樓低層單位更是常見。
同場加映:
管家王|兩度流產歷漫長療傷路 失胎媽媽學習與傷痛共存
綜合台灣傳媒報道,高雄一幢舊樓上周五(15日)發生一宗命案。一名居於該大廈13樓的姓吳男子長期投訴樓上,指對方發出噪音令自己無法入眠。事發當日吳男持刀登門,先後將樓上一對分別35及36歲的姓羅夫婦斬死,過程被夫婦6歲大兒子全程目擊。
吳男疑因不滿樓上噪音而行兇,惟大廈管理員及男死者妹妹就表示,曾於接獲投訴後上門了解,發現單位內根本無人,而類似情況已非首次發生;此外,大廈管理委員會曾就事件作討論,懷疑噪音來源實為「水錘效應」所致,雙方爭拗不過是誤會一場,並研究是否要加裝器具防止噪音,未料相關措施落實前就已發生悲劇。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325097-PH1.jpg"}}{{/hket:inline-image}}
區議員曾要求處理 指30年以上舊樓較常見
翻查資料,本港曾有區議員於2021年提出,指炮台山區曾有數個與水錘效應有關的噪音滋擾投訴,其中又以具30年以上樓齡的大廈為主,要求相關部門處理。針對事件,水務署當時回覆指收到有關水錘效應的投訴後將展開跟進;屋宇署指水錘現象造成的噪音滋擾並不屬屋宇署管轄範圍,無力提供協助;環保署則指水錘效應起因一般與水管系統欠妥有關,認為可透過內部供水系統的適當水平設置減壓缸或減壓閥以處理問題。
誤會水錘現象是人為噪音
本港裝修學院水喉科顧問暨水喉班導師Martin Sir曾接受《晴報》訪問時指,水錘現象一般指用水端停止用水時,水流因慣性定律回衝撞擊,造成類似鋼珠掉到地上,或鈍器撞擊的聲響。Martin Sir指,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明喉、熱水爐或是洗衣機等家電,因這些家電用水量很大「用完即刻停就會撞」,而造成聲響。
水錘現象容易讓樓上樓下容易誤會是毗鄰發出噪音,Martin Sir建議可從1方法分辨噪音是人為或是由水錘現象所致:
- 人為噪音:人為造成的聲音如用力踏地板,一般會伴隨著天花震動
- 水錘現象:聲音在水喉開關時會很明顯,就如「𨂽、𨂽」兩下聲響,但天花不會有震動
新樓裝修防水錘3大措施
Martin Sir分析指,無論公屋或私樓都會有這個問題,只要天花明喉的水流量大,開關水喉時仍會出現「撞水聲」,反指「如果係暗管嘅話,藏得夠深就無聲」。而私樓單位之所以較少出現噪音投訴,原因是因為新式樓宇在裝修時已經將天花明喉用吸音棉,俗稱「豬腸」包裹,且裝上吸水錘器吸音。新型單位內的水龍頭配置亦較高級,可做到節流控制,「讓水流順滑一點」,故造成噪音問題不大。
舊樓樓層越低越常見
Martin Sir指出,水錘現象於舊公屋、居屋的低層單位很常見,因「樓層越低,水壓越大」,越容易出現水錘現象,導致「撞水聲」頻生,故建議舊單位戶主在關水龍頭時可以「慢1秒」,減低撞擊的強度而造成的聲響。他指,要解決水錘問題的方法只能夠安裝吸水錘器,且只能盡量減低撞擊聲量,無法完全消除。他續指,吸水錘器的構造裡面有彈弓和氣泵具吸震作用,可將水流撞擊的聲音消除,指「配件越大,吸聲就越多」。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撰文:黃堯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