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情緒困擾|Band 3仔考入大學 遭名校出身同學排斥 港男抑鬱症復發:好想自殺

發佈時間: 2023/09/18

成功升讀大學本應為開心事,不過一名Band 3出身升讀大學,主修英語教育的男生日前在網上發帖,指自己遭名校出生的同學排斥,令他抑鬱症復發,屢現輕生念頭。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不正常的「蛋白」 小便有泡勿輕視

{{hket:ul-video id="9165"}}{{/hket:ul-video}}

Band 3 出身 經副學士考入教大

據事主在討論區「Dcard」以「我每日返學都好想自殺」發文指,自己雖然是Band 3中學出身,而且是經副學士升讀大學的英語教育學系;他深信未來擔任英文教師後,同樣「可以幫番能力弱嘅學生」,開學後卻發現他連自己也幫不到,更直言:

「全班就只有我一個真係想做老師!」

他表示,班內不少同學都是名校出生,但直指他們只是「英教好搵食先入咗嚟」,又引述他們說話指:

「你估我好想入嚟?我本身入三大,只不過我冇溫過DSE,唔好彩先入咗嚟。」

同時指,名校出生的同學在校內總是自以為高人一等,又總是批評DSE成績不理想的同學,稱:「都唔知點解有人DSE Best 5連20分都冇?有腦嘅都考到啦!如果將來我啲學生都咁弱智,我實玩死佢。」每當看到這些同學的嘴臉,事主坦言,以為只要如他們般黑臉、講是非,自己的校園生活就會開心一些,卻發現這並不是最想要的,他表示:

「我想要嘅只不過係一班志同道合有heart(有心)教書嘅同學,但我只可以每日落堂之後就匿埋一個人不停地喊,根本就唔會有人care(關心)。」

事主:看到同學嘴臉想自殺

本有抑鬱症病史的事主在入讀大學一個月後就病情復發,每天上課見到「嗰班高人一等嘅英文系同學黑我面睇唔起我」,事主就出現胸口痛、難以呼吸,有時甚至要假裝去廁所離開課室才呼吸得到,

「但我唔甘心!用咗咁多年時間咁努力考入嚟,難道要因為呢班人而停學?」

然而,事主大嘆「每日瞓醒,諗起又要返學見到呢班人我真係好想自殺」,指:

「我做老師真係想幫啲同我一樣能力唔高嘅學生,但係我一個人嘅力量改變到個教育制度咩?改變唔到啊!讀得英文系嘅人多數係Band 1學校出生,佢哋將來依然會睇唔起啲英文差嘅學生,我改變唔到啊!」

事主的經歷讓不少網民大為同情,表示:「請從心底睇唔起佢哋,請從心底睇得起自己」、「佢哋幾勁都好,都及不上身為人嘅你」、「你係靠你自己嘅實力讀上嚟,中學名出到嚟做嘢嘅時候就唔會有人睇,理得佢Band 1定Band 3」、「你寸番佢DSE考得高,咪又係同我同班」、「你好努力、好善良,到時出到嚟一定係個好老師」。

抑鬱症屬腦部疾病

對於抑鬱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指出,這是一種腦部疾病,患者多數在生活上面對極大精神壓力,使他們體內產生過量的壓力荷爾蒙,從而破壞了他們腦部掌管情緒、行為動機、記憶、睡眠及食慾的部位。

抑鬱症的病徵不只包括持續的情緒低落,還包括對事物失去興趣及動力、記憶力衰退、難以熟睡、欠缺食慾、自信心低落以至有自殺念頭等。要有效醫治抑鬱症,最重要是減低生活中的壓力,以及促進大腦受損部位的修復。在這方面,心理治療及抗抑鬱藥都是有效方法。

逾4成抑鬱症患者不知病情嚴重程度

全球有數以億計的抑鬱症患者,世界衛生組織更視抑鬱症為世界3大疾病。香港心理衞生會今年中旬調查發現,逾4成抑鬱症患者不知道自己病情的嚴重程度,且有逾6成人因怕受歧視而拒絕向外求助。有過來人認為,患者不應介意向他人道出患病的事實,以令自己正視病情。專家則提醒,如持續情緒低落、集中力下降及出現自殺念頭,應盡快求醫。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4.jpg"}}{{/hket:inline-image}}

一細節反映患者想尋短

早前,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接受《晴報》訪問表示,抑鬱症患者只要定期食藥複診,絕大部分都可以痊癒,但部分病人如再遇上重大打擊、自行停藥則有機會惡化。如何察覺抑鬱症患者有自殺傾向,陳仲謀指,除了長期失眠及對所有事情失去興趣和動力外,比較明顯是病人會在言語間透露尋死念頭,例如提到「唔想做人」、「做人冇意思」等,而且會寫下遺言、遺書,默默地安排身後事,「例如將貓狗安排畀人照顧,將銀行卡、密碼交託畀家人等等」。除此以外,家人還可留意一個小細節:

「有一個很多人都會忽視的細節,就是抑鬱症患者,在家中突然『行唔安坐唔落』,不停在家中踱步『坐唔定』,而且表現得非常痛苦,這情況過往經常出現,反映他的病況可能已經很嚴重。」

當抑鬱症患者情緒低落時,很多時家人、朋友都會不斷說鼓勵說話,陳仲謀提醒部分說話或會帶來反效果。他舉例指,很多時家人在勸慰時會對病人說「堅強啲」、「放鬆啲」、「好小事」,然而這些指導性、批判性說話,反而有機會病人情緒更差,「有些病人會覺得『咁小事我都應付唔到,即係我更加無用』。」他建議此時親友應避免給予太多意見,「以耳代口」充當聆聽者,讓其舒發情感,去了解病人的內心感受,並表示理解和體諒。

對於避免患上抑鬱症及令抑鬱惡化,陳仲謀有以下建議:

  • 恆常做運動
  • 良好的社交活動
  • 避免進食增加憂鬱風險的高卡、垃圾食物
  • 不要以吸煙、飲酒、濫用藥物抒壓
  • 多曬太陽及進行戶外活動

 

立刻加入《晴報》WhatsApp頻道,獲取最新娛樂、健康及著數資訊,仲有送禮活動!
https://bit.ly/3RnCHkV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