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心理陰影|台歌手TANK上綜藝 突恐慌發作中斷錄影 親揭因一病消失幕前10年

發佈時間: 2023/09/11

台灣創作歌手TANK(呂建忠)當年曾走紅一時,但近年卻淡出幕前。他近日出演大陸一個綜藝節目時,突然視力模糊一度需中斷錄影。患有心臟病的他在節目中透露,當年參加一個節目時因一事留下了深刻的陰影,此後便對舞台感到恐慌,導致過去10年不再活躍幕前。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心臟病患者仍可做運動? 3大關鍵助減病發風險

{{hket:ul-video id="9129"}}{{/hket:ul-video}}

演唱途中遭除顫器電擊

TANK近日亮相大陸綜藝節目《時光音樂會·老友記》,他在節目上被嘉賓陳嘉樺(Ella)問道:「我想要替所有喜愛你的人問問,就是近10年你都去哪裡了?」TANK表示,本身患有家族遺傳性的心律不正跟心肌肥大,因此近10年身體不是很好,更需植入心臟除顫器監察病情。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3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3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32.JPG"}}{{/hket:inline-image}}

不過,他提到前幾年曾參加一個由庾澄慶(哈林)主持的台灣歌唱節目時,在唱歌途中因心跳太快,遭心臟除顫器電擊。心臟除顫器的電擊感,令他從此恐懼踏上舞台表演:

「我突然就被電擊,因為心跳實在太快了。然後那個時候的演唱就中斷了,我就沒有辦法再唱下去。我從那個時候就開始留下一個陰影,每一次我只要面對舞台我就開始恐慌。」

而在節目進行期間,TANK一度露出痛苦表情,出現視覺模糊,他表示:「我氣提不上來,我需要休息。」旁邊的Ella即通知工作人員:「他突然心臟不舒服,他需要休息一下。」接著Ella問TANK是否太緊張,他表示有可能,Ella暖心表示:「放輕鬆啦,我會罩著你。」

TANK休息一會後才再返回錄影現場,坦言自己一直處於精神繃緊的狀態,又為此感到自責:「就是沒有辦法完成自己的工作的時候,我會變得很怪自己,而且也很麻煩在座的各位。」Ella聞言即輕聲鼓勵。

  • {{hket:inline-image name="t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9.jpg"}}{{/hket:inline-image}}

醫生:除顫器有助預防猝死

對於患有遺傳性心律疾病的病人,本港心臟科專科曾振峯醫生曾分享指,透過植入心臟除顫器,在幫助病人監察病情外,其實亦有助預防突發的心臟猝死。他解釋,當心室出現纖顫時,心臟的泵血功能便會下降,導致暈眩、心悸及心跳過速,嚴重更可致心臟停頓,幾分鐘內便可奪命,此時心臟除顫器便成為患者重要的救命裝置。

「心臟除顫器一旦發覺心跳異常,便會發出電擊,讓患者的心跳重新回復正常頻率,減低猝死風險。」

對於心律不正的情況,據醫管局資料顯示,心律不正是指任何不正常的心跳或心律。當人處於靜止狀態時,正常的心跳是每分鐘60至100次,而心律保持穩定。當心跳過慢,例如每分鐘少於60次;或心跳過快,例如處於靜態時心跳每分鐘多於100次,便可能是患上心律不正。

當中,心律不正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心房纖維性顫動最常見。據估計在香港大約有百分之一的人患有心房纖維性顫動。雖然它不是即時致命的疾病,卻會令出現中風的危機增加5倍,患心臟衰竭的機會增加3倍及死亡的機會增加2倍。而引致心律不正的成因包括甲狀腺疾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及心臟瓣膜病等,部分病人或因藥物副作用導致。

當心律不正發作時,病人有可能出現以下徵狀,嚴重甚至可致中風或猝死: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9.jpg"}}{{/hket:inline-image}}

因此,病人如發現自己出現心律不正的徵狀,例如心悸或昏厥,應盡早求醫檢驗。要預防心律不正,應針對高危因素及潛在成因加以改善及治療。甲狀腺疾病一般是可以治療的,同時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養成少鹽、低脂、低糖及高纖的飲食習慣;另外,常做適當的運動,亦有助預防高血壓及缺血性心臟病。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