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式起搏器電量增 安裝年齡門檻降 醫生籲有病徵者應裝機

發佈時間: 2023/09/11

你有想過心臟為何懂得自行跳動嗎?其實心臟有一個天然起搏系統,會定時放出電流,當心臟肌肉感應到電流就會跳動。惟若心臟受遺傳病、退化或其他因素影響,令起搏出現問題,心跳就可能變慢甚至停止。額外的心臟起搏器可令心跳重回正常,但不少人抗拒裝機。聖保祿醫院駐院顧問、心臟科專科醫生區碩賢解釋,起搏器安裝手術並不複雜,而且新式無線起搏器電量大增,較年輕病人亦可安裝,故有病徵者就應裝機,以減低因心跳過慢對身體功能的影響。

如心跳過慢引致病徵出現 應裝起搏器
大部分因心臟退化而心跳過慢的病人,都需要安裝起搏器,不過心跳慢並不等於心臟一定有事。但若病人有相關病徵,例如頭暈、運動能力變差、氣喘、曾經休克等,而當做長時間心電圖等檢查時,被發現出現例如病態竇房結綜合症或房室傳導阻滯,導致心跳緩慢至不足以應該身體所需,醫生才會建議裝機。

為保持病人心臟正常跳動,所有起搏器都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感應心臟跳動是否正常;二,在心跳過慢或者停止時,放出電流令心跳回復正常。近年起搏器的款式與功能愈來愈多,除了傳統盒子形的有線起搏器,亦有體積僅如藥丸大小的無線起搏器,可直接放於心臟內,基本起搏效果與有線無異。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心跳過慢並有病徵就應裝起搏器

有線或無線起搏器 病人可按需要選擇
至於選擇哪種起搏器,則視乎病人實際需要,例如病人有心臟衰竭而需要同步起搏左右心室的功能,因無線起搏器暫未能做到,或只可選擇有線起搏的方案。不過,有線起搏器須將電線置於靜脈血管內,手術傷口亦較大,令感染風險相對無線高一點。

如病人自理及照顧傷口能力較低、血管狀況不理想等,在病情許可下,醫生有機可會建議病人選擇無線起搏器,其安裝手術簡單,只須局部麻醉後,在大腿靜脈位置開一個約1厘米傷口,放入導管,經過血管將起搏器放入右心室,術後翌日可出院,不少病人亦因而不再抗拒裝機。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無線起搏器放在右心室內

新型無線起搏器電力增 較年輕病人亦可考慮 
年齡亦是病人安裝哪種起搏器的考慮因素之一。有線起搏器電量可維持約13至15年,無線則一般有8至12年電池壽命,惟一旦電池耗盡,就只能做小手術更換有線起搏器,或加裝另一個無線起搏器,不可充電。曾有研究指,一個心臟最多只能容納3顆無線起搏器,假設一顆能平均用10年,病人最多只能用約30年,故以往較年輕的病人未必適合。

受益於科技發展,最新第3代的無線起搏器系列,電力中位數可達16.7年,比起初代提升約40%,代表適用無線起搏器的病人年齡可大大降低,約50至60歲病人可相對放心考慮選用無線起搏器。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新一代無線起搏器電力大增

裝機後仍須定時覆診檢查
當然,無論選擇何款起搏器,裝機後並非一了百了。安裝傳統起搏器的病人,手術傷口需要約一星期復原,其間需要好好照顧,而術後約一個月內,不可有大幅度的手部動作,以免電線未穩固時位置偏移;而安裝無線起搏器的病人,傷口較細小,術後護理相對簡單,而起搏器亦不在傷口之下,即使有感染亦較易處理。

另外,病人仍需持續每隔約3至6個月覆診,以檢查病人病情、心跳數據、起搏器運作及電池情況等。如對於安裝起搏器有任何疑問,謹記向你的主診醫生查詢。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