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久也會聽到身邊人談及小腸氣,但大家可能對其一知半解,到底是甚麼?其實小腸氣即係疝氣,腹腔內的器官多數是小腸或脂肪,經由腹腔壁的薄弱點,突出在表面形成腫脹。小腸氣(疝氣)可能出現在不同的位置,如臍疝氣(Umbilical hernia),股疝氣(Femoral hernia) ,腹股溝疝氣(Inguinal hernia),切口疝氣(Incisional hernia),其中以腹股溝疝氣與股疝氣最為常見。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心臟病患者仍可做運動? 3大關鍵助減病發風險
{{hket:ul-video id="9129"}}{{/hket:ul-video}}
老人家易患小腸氣?
小腸氣通常有兩個成因,其一為先天性因素,2-5%小童因鞘狀突(processus vaginali)未關閉所造成;其二為後天因素,即由於腹腔壁薄弱,當腹腔內壓力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秘、小便困難及長期提取重物,形成小腸氣。患有小腸氣的病人可能會感覺皮下有軟組織凸起,在某些身體姿勢例如站立時,某些動作例如搬運重物、大笑、咳嗽或用力時出現,躺下時消失;亦會有病人有少許不適、疼痛或鈍痛。
大眾可能有聽過一個說法,就是老人家會比較易患上小腸氣,但其實任何年齡層都有機會發生。男士的發病幾率較大,通常男性患上小腸氣的機會比女性多5至10倍。據香港專科曾進行的622個小腸氣手術病例分析結果顯示,僅5.31%的小腸氣患者為女性,男性患者的佔比為94.69%,男女患病比例約為18:1,當中以下人士有較大機會出現小腸氣:
- {{hket:inline-image name="1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m1-07.jpg"}}{{/hket:inline-image}}
小腸氣通常由臨床檢驗診斷,當病人在站立時腹部明顯有異物突出,在平臥時便會縮回去,或在咳嗽時腹部有異物突出。如果患者臨床病徵不明顯,醫生會進行超聲波或電腦掃描等檢查以幫助診斷。
忍痛恐延誤治療變大病
大多數情況下,小腸氣並不嚴重,但如果小腸氣內裡的是小腸,而小腸被卡在開口之中,可能會令病人感到疼痛,在嚴重的情況下,組織的血液供應可能會被切斷,出現腸道阻塞或腸臟壞死等嚴重併發症,這情況需要立刻進行手術。
要治療小腸氣,一般都需要經外科手術修補,避免出現小腸卡住導致塞腸或腸壞死。現代的小腸氣手術都是利用膠質網修補腹腔壁的弱點。主要分為開刀手術以及微創修補手術。開刀手術可以在局部麻醉或麻醉科醫生監控下麻醉進行,不一定需要全身麻醉。
微創手術特別適合兩邊小腸氣同時發生的病人。兩種手術均有各自的優缺點, 病人在做選擇之前先與醫生做充分的溝通及瞭解相關風險。小腸氣手術風險的機會低,手術需時30至60分鐘左右,術前需預約面見負責該手術醫生,作診斷及風險評估。過去日間手術中心只提供開刀手術服務, 但隨著日間手術中心的發展, 現時的日間手術中心亦可提供微創小腸氣修補手術,並可於手術當天出院,無需留院。
避免小腸氣貼士
保持運動,維持腹腔壁肌肉量,避免腹腔壁弱點出現。身型肥胖的人士更需多加留意,特別是中間肥胖的人士,容易令到腹腔內壓增加。在這情況,減肥可會減低小腸氣出現機會。大眾亦盡量避免突然增加腹腔內的壓力,例如提起過重的重物,強烈咳嗽、便秘時過份使勁。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撰文:外科專科醫生林永芳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
遊日注意︱日本最新估算南海海槽大地震恐致近30萬人死亡損292兆日元 764市鎮面臨至少3米海嘯 |
|
-
通波仔支架不斷革新 按心血管狀況選擇合適支架 減低術後復發風險 |
|
-
-
飲食習慣|連續5天吃「1類食物」 大腦肝臟現驚人變化 醫生:恢復正常飲食也無效 |
|
-
緬甸地震|緬甸7.9級地震牽連泰國 胡慧沖直擊民眾逃生憂心88層大廈倒塌 |
|
-
減肥陷阱|男子為減肥節食兼戒甜飲 日行一萬步體重反增1.5kg 醫生揭「增磅」關鍵真相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遊日注意︱日本最新估算南海海槽大地震恐致近30萬人死亡損292兆日元 764市鎮面臨至少3米海嘯
|
-
通波仔支架不斷革新 按心血管狀況選擇合適支架 減低術後復發風險
|
-
飲食習慣|連續5天吃「1類食物」 大腦肝臟現驚人變化 醫生:恢復正常飲食也無效
|
-
緬甸地震|緬甸7.9級地震牽連泰國 胡慧沖直擊民眾逃生憂心88層大廈倒塌
|
-
減肥陷阱|男子為減肥節食兼戒甜飲 日行一萬步體重反增1.5kg 醫生揭「增磅」關鍵真相
|
-
遊泰注意丨緬甸7.9級地震泰國曼谷大樓瞬間倒塌 至少1死43人失蹤FB疑似有網民精準預言
|
-
Sick問識答|濕疹纏身春天易復發 醫生教1招遠離致敏原
|
-
黑色素癌|67歲女星患4期黑色素癌病情不樂觀 全身腫瘤增大變多恐最多剩3個月命
|
晴報醫療室|提重物恐致小腸氣 延誤治療或腸壞死 醫生:6類高危人士需留神 - 晴報 - 健康 - 腸胃保健 - D230912
晴報醫療室|提重物恐致小腸氣 延誤治療或腸壞死 醫生:6類高危人士需留神 - 晴報 - 健康 - 腸胃保健
久不久也會聽到身邊人談及小腸氣,但大家可能對其一知半解,到底是甚麼?其實小腸氣即係疝氣,腹腔內的器官多數是小腸或脂肪,經由腹腔壁的薄弱點,突出在表面形成腫脹。小腸氣(疝氣)可能出現在不同的位置,如臍疝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607522%2F%E6%99%B4%E5%A0%B1%E9%86%AB%E7%99%82%E5%AE%A4%EF%BD%9C%E6%8F%90%E9%87%8D%E7%89%A9%E6%81%90%E8%87%B4%E5%B0%8F%E8%85%B8%E6%B0%A3%E3%80%80%E5%BB%B6%E8%AA%A4%E6%B2%BB%E7%99%82%E6%88%96%E8%85%B8%E5%A3%9E%E6%AD%BB%E3%80%80%E9%86%AB%E7%94%9F%EF%BC%9A6%E9%A1%9E%E9%AB%98%E5%8D%B1%E4%BA%BA%E5%A3%AB%E9%9C%80%E7%95%99%E7%A5%9E
https://skypost.hk/article/3607522/晴報醫療室-提重物恐致小腸氣-延誤治療或腸壞死-醫生-6類高危人士需留神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605000/3607522/000_1024.jpe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605000/3607522/
健康
腸胃保健
514
3607522
514
514003005
健康 腸胃保健
健康問題,肥胖,減肥,醫生,便秘,手術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肥胖,健康醫療,健康養生,減肥,實體詞,工種,醫生,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便秘,健康醫療,治療,手術
健康,晴報醫療室
小腸氣 手術 醫生 患者 腹腔壁 人士 病人 小腸 機會 腹腔 男性 女性 晴報 疝氣 重物 專科 外科 情況 風險 組織 運動 佔比 因素 自家 節目 男女 比例 當中 以下 老人家
2023-09-12
晴報醫療室-提重物恐致小腸氣-延誤治療或腸壞死-醫生-6類高危人士需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