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物中毒|捉雞泡魚食用84歲翁中河豚毒 呼吸困難痲痺送東院

發佈時間: 2023/08/28

本港一名84歲男子日前自行捕捉雞泡魚(河豚)後回家烹調食用,食後約1小時隨即出現因食物中毒而手指痲痺、呼吸困難,幸入院接受治療後並無大礙。食安中心指僅1至2毫克河豚毒素就足以致命,衞生防護中心則提醒河豚毒素無法透過烹調或風乾分解,呼籲市民不應擅自捕捉河豚或不知名魚類食用。

同場加映:
管家王|帛金有公價?眼淚不能滴到逝者? 殯儀師拆解10大迷思禁忌

{{hket:ul-video id="9023"}}{{/hket:ul-video}}

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8日)表示,本港一名84歲男子於上周五(25日)於家中烹調自行捕獲的河豚食用,約1小時後出現暈眩、手指痲痺及呼吸困難徵狀,疑食物中毒於翌日(26日)凌晨到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急症室求醫,入院接受治療後目前情況穩定。

河豚毒素耐熱 烹調風乾無法分解

衞生防護中心指有關調查仍在進行中。中心發言人指出,河豚毒素是一種毒性強烈的水溶性神經毒素,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而進食河豚是河豚毒素中毒的主要原因。發言人指出,河豚毒素主要集中於河豚的肝臟、生殖腺、皮膚等器官,而具耐熱特性的毒素不會在烹煮、風乾或冷藏過程中被分解。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河豚毒素中毒可影響呼吸及血液循環系統,嚴重可能會致命,且目前並無已知的解毒劑或抗毒素可分解河豚毒素,呼籲市民應避免購買及自行宰洗河豚或不知名魚類作膳食用途,以預防河豚毒素引致的食物中毒。

內地一家四口食河豚 男子中毒亡

自行捕捉並烹調河豚食用或致食物中毒,嚴重情況可以致命。翻查資料,內地一名男子於2019年尾曾自行購買約10多斤河豚,自行烹調後與兒子、媳婦及妹夫一同進食。4人食後皆出現食物中毒徵狀而被送院,其中男事主於入院當晚不治,其餘3人則無大礙。

1毫克河豚毒素足以致命

據食安中心資料,人類攝入1至2毫克河豚毒素便可致命;有專家則估計0.2毫克的河豚毒素便可令人出現中毒症狀。河豚毒素中毒症狀通常會在病者吃下毒素後10至45分鐘出現,徵狀包括面部及手腳感覺異常,隨後可能出現眩暈或麻痺,亦可能會有噁心、嘔吐、腹瀉和上腹疼痛。病者繼而可能會有呼吸急速等呼吸症狀,並可能出現低血壓、抽搐和心律不正。

一般而言,病者的神志會一直保持清醒,直至死亡前的一段短時間,而死亡通常在進食後的6小時內發生。所有人類均可受河豚毒素中毒所影響。現時並無已知的解毒劑或抗毒素可消解河豚毒素,因此症狀的療法均屬支持性質。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