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少人都會到泳灘嬉水降溫。不過,港九拯溺員工會昨日(22日)提醒,港島南區泳灘近日出現不同類型有毒海洋生物,提醒現場泳客避免接觸。港九拯溺員工會發言人胡啟榮接受《晴報》訪問指,泳客遭海洋生物誤傷的個案時有發生,以被有毒魚類「老虎魚」刺傷的個案為例,今年暑假曾一日內發生10宗以上,因此泳客在泳灘不妨多留意身邊或腳下有否出現包括「老虎魚」在內的本港6種常見有毒海洋生物,減低受傷風險。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拗柴」拗開有條路? 2組普拉提動作強化腳腕防扭傷
{{hket:ul-video id="8968"}}{{/hket:ul-video}}
據港九拯溺員工會昨日(22日)在Facebook發帖提及上述消息,強調「雖然救生員同事已盡量清除,但總有漏網之魚,市民嬉水時切記避免接觸」。港九拯溺員工會發言人胡啟榮接受《晴報》訪問介紹指,本港相對常見的有毒海洋生物包括: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3.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6.JPG"}}{{/hket:inline-image}}
1. 坑鯰
中文學名為線紋鰻鯰,屬鰻鯰科,牠主要棲息在沙泥質海床。坑鯰是香港常見的有毒魚種之一,其毒處位於魚的背鰭、鰓則的胸鰭,各鰭前有一支尖刺,鋒利且含毒性。
坑鯰幼魚極具群體生活的習性,常形成球狀,又稱為「鯰球」,而魚受驚時會形成「鯰球」作保護。若手部被刺,痛楚有機會不需半分鐘便由手部延至胸口,傷者或因此不支倒地。
2. 奄釘
又名「潯仔魚」,體色呈藍色,頭平扁,背鰭和胸鰭皆具有長有連接毒腺的硬刺,被刺後傷口出現劇痛、麻痺、暈眩、嘔吐和噁心。奄釘即使死去後,毒素仍有機會留在死魚體內,故市民在沙灘活動時要小心。
3. 老虎魚
中文學名為長棘擬鱗鮋,屬多刺有毒魚類,平日棲生於海水沙泥之下,大多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每當水退時,泳客容易於淺水區踩中而受傷。若被刺中,毒性雖不足以致命,但傷口會極度痛楚,要差不多數小時才可消痛。
如泳客遭上述有毒魚類誤傷,胡啟榮指救生員一般即時以約45°C溫水為傷者患處浸水,紓緩痛楚。如傷者情況惡化,即時把傷者送院。
4. 海毛蟲
海毛蟲屬底棲動物,偶然會到沙面覓食或在水中游動,過去亦曾在本港泳灘上湧現。海毛蟲足部的剛毛滿布毒液,如不小心接觸,患處會紅腫及嚴重者皮膚會潰爛,傷者一般需送院治理。
5. 海膽
若泳客誤踩海膽,其尖刺插入傷者體內後,容易引起發炎及疼痛。救生員一般會為傷者移走可見的尖刺,並即時以約45°C溫水為患處浸水紓緩痛楚,如情況嚴重會把傷者送院治理。
6. 水母
泳客被水母螫傷十分常見,傷者皮膚一般會出現明顯的條狀紅疹,甚至水泡,患處現紅腫、痕癢及疼痛。因此,救生員一般會先為傷者以清潔的海水冲洗患處,避免用淡水或蒸餾水,以免刺激殘留在患處表面的水母刺絲胞釋出更多毒液,再以約45°C溫水為患處浸水紓緩痛楚。如傷者出現嚴重不適,再即時送院治理。
- {{hket:inline-image name="04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53.jpeg"}}{{/hket:inline-image}}
醫生:確保傷口獲消毒 降發炎、疤痕增生風險
對於在泳灘遭海洋生物誤傷,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接受《晴報》訪問指,首先應盡快為傷口消毒止血,再觀察傷口範圍及嚴重程度,適時求醫。如無法了解該海洋生物是否具有毒性,建議亦可拍下照片,求醫時再轉交醫生參考。
由於海水雜質多,陳厚毅醫生強調必須確保傷口獲妥善清潔,否則容易出現發炎、潰爛,甚至日後出現疤痕增生的風險。如想避免遭海洋生物誤傷,他建議下水時可穿上適合水上活動的運動長衫、長褲及鞋子,同時兼具防曬效果。不過,他提醒嚴重濕疹患者或皮膚有傷口人士避免接觸海水,以免皮膚受感染令病情加劇。
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曾向《晴報》分享指,本港出現大部分魚類即使有毒也難致命,但被刺中仍會劇痛,如魚鰭已拔除,便應馬上消毒止血,若仍刺着就應盡快剪斷尖刺至約2厘米長,並以敷料固定位置,並以40度熱水浸傷口助解毒,惟部分人可能如有出疹、呼吸困難等嚴重過敏反應,則應盡快求醫。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吳梓楓
-
-
母愛偉大︱獨生女煤氣中毒亡陷絕望 60歲退休院長高齡誕孖女15年後現況曝光 |
|
-
凍齡女神丨59歲「郭富城初戀女友」激罕現身凍齡狀態驚人 曾拍三級片勁轟動突息影移民 |
|
-
脂肪肝|日本通周奕瑋自揭忽視2大早期症狀患重度脂肪肝 百萬港人患脂肪肝嚴重恐變肝癌 |
|
-
食道癌|59歲女星喉嚨卡卡驚患食道癌 切24cm食道1個月暴瘦33磅 後遺症曝光 |
|
-
地震先兆|地震預警新突破! 中大學者揭「破壞性地震」 出現前的11個月先兆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母愛偉大︱獨生女煤氣中毒亡陷絕望 60歲退休院長高齡誕孖女15年後現況曝光
|
-
凍齡女神丨59歲「郭富城初戀女友」激罕現身凍齡狀態驚人 曾拍三級片勁轟動突息影移民
|
-
脂肪肝|日本通周奕瑋自揭忽視2大早期症狀患重度脂肪肝 百萬港人患脂肪肝嚴重恐變肝癌
|
-
食道癌|59歲女星喉嚨卡卡驚患食道癌 切24cm食道1個月暴瘦33磅 後遺症曝光
|
-
地震先兆|地震預警新突破! 中大學者揭「破壞性地震」 出現前的11個月先兆
|
-
腦出血|37歲男連玩2次過山車 嘔吐見暈竟揭腦出血 醫生警告3類人慎玩
|
海灘危機|有毒海洋生物現蹤海灘 有毒「老虎魚」一日傷10泳客 專家拆解被6類生物襲擊後果+應對 - 晴報 - 健康 - 生活健康 - D230823
海灘危機|有毒海洋生物現蹤海灘 有毒「老虎魚」一日傷10泳客 專家拆解被6類生物襲擊後果+應對 - 晴報 - 健康 - 生活健康
炎炎夏日,不少人都會到泳灘嬉水降溫。不過,港九拯溺員工會昨日(22日)提醒,港島南區泳灘近日出現不同類型有毒海洋生物,提醒現場泳客避免接觸。港九拯溺員工會發言人胡啟榮接受《晴報》訪問指,泳客遭海洋生物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598091%2F%E6%B5%B7%E7%81%98%E5%8D%B1%E6%A9%9F%EF%BD%9C%E6%9C%89%E6%AF%92%E6%B5%B7%E6%B4%8B%E7%94%9F%E7%89%A9%E7%8F%BE%E8%B9%A4%E6%B5%B7%E7%81%98%E3%80%80%E6%9C%89%E6%AF%92%E3%80%8C%E8%80%81%E8%99%8E%E9%AD%9A%E3%80%8D%E4%B8%80%E6%97%A5%E5%82%B710%E6%B3%B3%E5%AE%A2%E3%80%80%E5%B0%88%E5%AE%B6%E6%8B%86%E8%A7%A3%E8%A2%AB6%E9%A1%9E%E7%94%9F%E7%89%A9%E8%A5%B2%E6%93%8A%E5%BE%8C%E6%9E%9C%2B%E6%87%89%E5%B0%8D
https://skypost.hk/article/3598091/海灘危機-有毒海洋生物現蹤海灘-有毒-老虎魚-一日傷10泳客-專家拆解被6類生物襲擊後果-應對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95000/3598091/000_1024.jpe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95000/3598091/
健康
生活健康
514
3598091
514
514003016
健康 生活健康
健康問題,好去處,網絡熱話,傷口感染,創傷弧菌,海灘,救生員,過敏,紅疹,南區,水上活動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實體詞,欄目(內容),好去處,時事,網絡文化,網絡熱話,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傷口感染,實體詞,病菌及病毒,創傷弧菌,實體詞,場地種類,海灘,實體詞,工種,救生員,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過敏,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紅疹,實體詞,地域及地區,南區,實體詞,休閒活動,水上活動
健康,好去處,家居,熱爆話題
生物 海洋 泳客 泳灘 傷口 傷者 晴報 患處 皮膚 員工會 尖刺 港九 救生員 醫生 老虎 坑鯰 海水 背鰭 胸鰭 痛楚 毒液 溫水 胡啟榮 水母 專科 上述 文學 毒性 個案 陳厚毅
2023-08-23
海灘危機-有毒海洋生物現蹤海灘-有毒-老虎魚-一日傷10泳客-專家拆解被6類生物襲擊後果-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