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兒童癌症|腹瀉排黃色水便 2歲女童肚脹如氣球 揭患兒童癌王苦撐見奇蹟|附神母症狀

發佈時間: 2023/08/26

孩童出現肚痛腹瀉,當心是「兒童癌王」!內地一名2歲女童早前持續肚痛腹瀉兩個月,父母試過餵食各種止瀉藥亦無補於事,最終求醫竟證實女童患上有「兒童癌王」之稱的神經母細胞腫瘤。所幸經治療後,女童腹內腫瘤成功版移除,腫脹的肚子也變回平坦,撿回一命。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成長遇轉變難適應 醫生拆解青少年常見情緒問題

{{hket:ul-video id="8967"}}{{/hket:ul-video}}

嚴重營養不良 體重剩17.6磅

綜合內媒報道,女童曉曉(化名)去年9月下旬開始出現肚痛腹瀉,每天都會排出黃色水便。症狀持續兩個多月後,曉曉父母帶女兒到天津一所醫院就醫。經超聲波掃描檢查,發現曉曉的右側腹部上方長有一顆8×7×9厘米的腫瘤,醫院建議轉介到上一級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bad5031f939ea3a4dd89f4b98ee67e90.jpeg"}}{{/hket:inline-image}}

曉曉其後被轉介至當地一所二級醫院接受檢查,院方為她進行腹部電腦掃描後發現,腫瘤瘤體包繞著右腎血管,腸管也明顯擴張,需要馬上住院接受治療。該院醫生當晚就為曉曉進行穿刺活檢,結果確診腫瘤為惡性的兒童神經母細胞腫瘤。

腫瘤體積太大,醫生先為曉曉進行常規治療,待腫瘤變小再做手術;可是前三個療程效果不佳,甚至出現嚴重的低血鉀、高血壓,幸經過五個療程後,腫瘤有所變少。但好景不常,曉曉的病情突然急轉直下,必須送到深切治療部。

醫生同時發現曉曉有腹脹問題,肚子脹大如隨時會爆的汽球。不論胃腸減壓或肛管排氣等都無法緩解情況,檢查後發現腸管過份擴張導致腹脹;經過化療、病情惡化和長期腹瀉,此時曉曉的體重只有約17.6磅,身體嚴重營養不良,長期臥床不起。

苦撐兩個月見奇跡

曉曉父母眼見女兒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不想再讓女兒痛苦了,於今年4月決定放棄治療,把曉曉帶回家準備度過最後時刻。可是兩個月後,曉曉仍然頑強地活著,仿佛在說「我想活下去」。因此,其父母決定「搏一鋪」,帶著最後一線希望,於6月27日到北京首都兒科研究所向胸部和腫瘤外科主任武玉睿醫生求診。

武玉睿醫生接受內媒訪問時透露,他看到曉曉的情況時也無法馬上答應治療,思考片刻後才決定接受這個「燙手山芋」。他透露當時曉曉屬於重度營養不良,四肢皮膚緊貼在骨頭上、肋骨一條一條突起清晰可見,甚至隔著皮膚都能看到心臟的跳動,

「她的收縮壓高達200mmHg,別說一個孩子,就是在成人也會出現劇烈頭痛,甚至有腦出血的風險。由於長期頑固性腹瀉導致低血鉀症,她的血鉀低至1.6mmol/L,而正常最低值是3.5mmol/L,要是正常人突然低到這個數值,早就沒命了。」

武玉睿醫生意識到情況危急、分秒必爭,為確保曉曉的病情不再惡化,醫生及其醫療團隊馬上安排手術。最終經過一星期不分晝夜的努力,曉曉的血壓成功下降,病情終於得以控制;及後再經過五小時的切除手術,成功把腫瘤移除,曉曉腫脹的肚子也變回平坦,成功保命。

手術完成後曉曉被轉到深切治療部作觀察和後續治療,當天晚上血壓就回歸正常,也不再出現腹瀉不再出現,血鉀很快恢復正常,甚至於隔天就可以轉回普通病房,最終曉曉於7月順利康復出院。

神經母細胞瘤多於兩歲前發病

據本港兒童癌病基金資料顯示,神經母細胞瘤是出現於兒童期的腫瘤之一,源自未分化的交感神經節細胞,因此在有胚胎性交感神經節細胞的部位,都可能出現原發性腫瘤。這些腫瘤大部分在腹部的腎上腺起源,也有在頸及盆腔等部位生長。腫瘤生長迅速,可能在早期已經擴散,大約一半的患者是在兩歲前發病的。

  • {{hket:inline-image name="3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1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2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3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4_600.jpeg"}}{{/hket:inline-image}}

由於神經母細胞瘤生長迅速,常在早期擴散而且原發部位有多種,因此患者呈現的症狀因人而異。一般常見的症狀有生長遲緩、厭食、發燒、面色蒼白等;少數患者會出現腹瀉、高血壓及多汗等症狀。

  • 原發於腹腔的腫瘤:患者腹部有腫塊,因而引起腹痛、嘔吐及便秘等病徵。
  • 原發於胸腔的腫瘤:可能壓迫氣管而引起咳嗽、呼吸困難。如壓迫大靜脈,可能引致面頸腫脹。若交感神經受破壞,患者會出現交感神經麻痺綜合症。

由於這種腫瘤常於早期擴散,而頭顱骨受癌細胞破壞的情形很普遍,令患者眼眶內出血及腫脹,癌細胞也可能擴散至全身骨骼。

第三、四期存活率約30%

據台灣兒童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第一、二期神經母細胞瘤乃侷限於原發部位或僅包含緊鄰原發部位之淋巴腺,病童大多數只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即可,有脊髓壓迫者可加上放射線治療。資料引述美國兒童癌症小組最近一份研究指,治療第一、二期神經母細胞瘤之無病存活率為93%、81%,即使復發者再施以手術或加上其他療法仍然有88%的治癒率。

第三、四期神經母細胞瘤為原發部位範圍廣泛無法手術切除者,包括過中線對側之淋巴腺,或轉移至骨頭、骨髓、肝臟、遠處淋巴腺、肺臟、皮膚及中樞神經系統等。此期病童在神經母細胞瘤中是最難治療的,不幸又是神經母細胞瘤中最常見者,其療程一般分成兩階段:

  • 第一階段誘導期:主要目標是儘量將腫瘤減少至最低量
  • 第二階段是鞏固期:進一步將腫瘤細胞清除或減少至最微量

此兩階段主要依靠所謂之複合式治療,亦即包括化學治療、手術及放射線治療來達成。應用此兩階段療法,大約可使30%的病童長期存活。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郭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