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沉默的腦動脈瘤突然爆發可致命

發佈時間: 2023/07/27

「腦動脈血管瘤」這個疾病名稱,聽起來好像與腦腫瘤相近,但實際上它並非癌症;臨床上,不少腦動脈血管瘤患者平日可能完全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若果病人突然情緒激動或血壓有變化,血管瘤可在毫無先兆下突然爆破,約三分之一的病人送院時已經生命危殆,甚至死亡,危險性可比一個潛藏在體內的炸彈。

血管壁退化 患者通常年紀較大
腦動脈血管瘤之所以形成,大部分原因是動脈血管壁退化,因此患者以中年及長者佔多數。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海東解釋,正常的血管有三層血管壁,包括肌肉層、內膜及外膜,當血管內壁因為各種原因而出現破損,例如高血壓、血脂高、血管出現鈣化等;又或血管結構令血液沖擊血管壁,導致血管脆弱壁脹,便會形成血管瘤。因為腦部檢查的技術改善,這種病變越來越常見,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遺傳或先天性血管結構異常的人,患病風險更高。

{{hket:inline-image name="GettyImages-1404223882.jpg"}}{{/hket:inline-image}}

情緒激動 血壓突飆升
患腦血管瘤的病人,絕大部份時間都不會感受到它的存在,除非血管瘤太大,壓到視覺神經線,病人才會出現視力模糊或看東西有重影等症狀。大部分人都是當血管爆破時才察覺異常,但一旦血管爆裂,大量出血,會令顱內壓力急升,對腦部造成破壞,這情況醫學上稱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中風的一種。黃醫生說︰「有三份一人爆血管後,未到醫院便已生命危殆,有三分一人入院後終告不治或嚴重傷殘,只有三份一人有比較好的結果。」部份人會因血管瘤破裂而出現劇烈頭痛、嘔吐、頸痛、四肢無力甚至昏迷。黃醫生指,最容易引發爆血管是血壓突然轉變,「有些人打麻雀時食『詐糊』後爆血管,就是因為血壓突然飆升得太厲害,天氣急劇轉變亦會影響血壓」。

微創介入手術 免開刀
治療方面,主要分為外科手術及微創介入手術兩種方法。放射科專科醫生王先民指,外科手術是透過打開頭骨,找出血管瘤,然後用金屬夾,夾閉血管瘤的頸部,從而把血管瘤和正常血管分隔。而微創介入手術則是利用幼小的導管,沿著病人大腿或手腕動脈到達血管瘤,再用鉑金線圈栓塞,或用較新的方法,就是放置血流干擾支架,令血管瘤內血流逐漸減少,達致栓塞效果。

王醫生表示:「現時的導管有很大進步,可以處理的血管瘤多了很多,而且可以由手腕動脈到達血管瘤,不一定要透過大腿動脈,好處是病人術後不用臥床休息,止血較容易,出現血塊的機會較小。」如果血管瘤未曾破裂並小於一厘米,用血流干擾支架治療的完全栓塞率約為百分之八十五。

一般而言,腦血管介入手術較適合較年長病人及急性出血的血管瘤,而開刀手術則較適合年輕患者及位於大腦中動脈的血管瘤。手術相關的總死亡率低於2%,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約為5%,包括出血或缺血性中風導致四肢疲弱、麻痺、言語或吞嚥困難等。

不過即使有腦血管瘤也不一定要立即做手術,醫生會視乎血瘤的流血風險,血管瘤的形狀、大小、位置、病人年齡等再作決定。如果病情穩定,可選擇定期監察血管瘤,不一定要做手術。

{{hket:inline-image name="0727SPNAPRPPLWONGWONG4.jpg"}}{{/hket:inline-image}}

▲現時可因應腦血管瘤患者(圖右)的狀況而制定治療方案,如放置血流干擾支架(圖左)。

{{hket:inline-image name="0727SPNAPRPPLWONGWONG2.jpg"}}{{/hket:inline-image}}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黃海東

{{hket:inline-image name="0727SPNAPRPPLWONGWONG3.jpg"}}{{/hket:inline-image}}

放射科專科醫生
王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