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李玟Coco離世|李玟輕生終年48歲 抑鬱症恐損記憶、睡眠及食慾 拆解徵狀+1分鐘自我評估

發佈時間: 2023/07/06

知名歌手李玟(Coco)受抑鬱症困擾,本周日(2日)在家中自殺輕生,經搶救後於昨日(5日)離世,終年48歲。註冊社工陳嘉偉接受TVB《東張+》訪問時,表示留意到李玟經歷一連串的生命打擊,並拆解抑鬱症的成因,希望大家能向身邊人給予情緒支援。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中年後小心慢性下背痛 3組普拉提動作強化臀大肌紓痛症

{{hket:ul-video id="8592"}}{{/hket:ul-video}}

李玟的2名姐姐Carol及Nancy昨晚發訃告,透露李玟本周日在家中輕生,送院後一直昏迷,經搶救無效離世。她們透露,妹妹數年前已患上抑鬱症,長期與病魔抗爭,惟近日病情急轉直下,冀妹妹現時「已去了更快樂的地方」,不再受抑鬱症煎熬。訃告又指,今年本是李玟出道30周年,家人對她作為華人歌手在國際歌壇「發光發亮」感自豪,冀其光芒永垂不朽,也希望粉絲能將李玟的笑容廣傳,令世人能感受到「她的愛和快樂」。

據悉,李玟近年飽受抑鬱症煎熬,之前更傳出婚變,事發前曾感不適,到醫院治理後暫住於胞姐山頂的寓所。報道指,事發當日下午食飯後,李玟一切如常去沖涼,她突然走出廳手部流血,疑用利器割脈;80歲母親揭發報案時已無知覺,脈搏虛弱。送院搶救後,她一度恢復心跳及呼吸,惜留醫3日後延至昨日離世。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L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L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L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L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L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L5.JPG"}}{{/hket:inline-image}}

註冊社工陳嘉偉接受TVB《東張+》訪問指出,留意到李玟經歷婚姻關係變化、傳媒追訪、未受兩名繼女支持的壓力等一連串生命打擊,可理解她身處痛苦之中,並對生活失去熱情。他解釋抑鬱症與腦部疾病有關,患者多數在生活上曾經或正面對極大精神壓力,令體內產生過量壓力荷爾蒙,破壞腦部掌管情緒、行為動機、記憶、睡眠及食慾的區域。

當一個人「不快樂」並發展至抑鬱症,已不再是心理問題,而是夾雜生理問題。受腦部血清素變化,陳嘉偉表示這是「一種病」,影響腦部正常運作與理解,會執著於固有想法而不斷重複消耗;當身心疲倦時,意志力難以產生作用,加上腦部血清素運作受阻,部分患者或選擇輕生作為離開痛苦的方式;但當然輕生並非唯一選擇,更非終極離開痛苦的方法。

他又指在輔導與抑鬱症患者同行過程中,會理解到患者內心不斷鬥爭,自責或因病而出現無力感,衍生更多放棄或想自我摧毀的行為;而這些想法會不斷累積,並影響他們的思維、行為與動機,而名利雙收亦無助患者重燃生命熱誠。抑鬱症患者除可透過藥物治療,亦可尋求專業的社工或心理輔導。

抑鬱症屬腦部疾病

對於抑鬱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指出,這是一種腦部疾病,患者多數在生活上面對極大精神壓力,使他們體內產生過量的壓力荷爾蒙,從而破壞了他們腦部掌管情緒、行為動機、記憶、睡眠及食慾的部位。

抑鬱症的病徵不只包括持續的情緒低落,還包括對事物失去興趣及動力、記憶力衰退、難以熟睡、欠缺食慾、自信心低落以至有自殺念頭等。要有效醫治抑鬱症,最重要是減低生活中的壓力,以及促進大腦受損部位的修復。在這方面,心理治療及抗抑鬱藥都是有效方法。

逾4成抑鬱症患者不知病情嚴重程度

全球有數以億計的抑鬱症患者,世界衛生組織更視抑鬱症為世界3大疾病。香港心理衞生會今年中旬調查發現,逾4成抑鬱症患者不知道自己病情的嚴重程度,且有逾6成人因怕受歧視而拒絕向外求助。有過來人認為,患者不應介意向他人道出患病的事實,以令自己正視病情。專家則提醒,如持續情緒低落、集中力下降及出現自殺念頭,應盡快求醫。

  • {{hket:inline-image name="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_600.jpg"}}{{/hket:inline-image}}

延遲治療 或演變成難治性抑鬱症

香港心理衞生會教育及預防小組委員會主席暨精神科專科麥永接醫生曾指出,抑鬱症可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若延遲治療或令病情惡化,增加治療難度。重度抑鬱症對日常生活有較大或嚴重影響,甚至乎連最基本的日常活動會受影響。患者會出現負面思維以致自毀傾向,有時候會出現妄想或幻覺,通常情況下,妄想和幻覺的內容與抑鬱症相關,包括死亡,疾病,內疚或應受懲罰的感覺。

醫生指抑鬱症治療包括心理及藥物治療,而當中約3成患者嘗試了兩種不同類別的抗抑鬱藥,服足劑量,症狀仍無好轉,演變成難治性抑鬱症。目前,對於難治性抑鬱症,除了腦刺激療法,最新治療方法,是透過新型抗抑鬱藥物配合其他抑鬱症治療。據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此藥物在抗抑鬱方面,起效快且具療效,顯著並較有效延長復發時間。他提醒每名患者的情況也不同,選擇治療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5大抑鬱症成因

  • {{hket:inline-image name="6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_600.jpg"}}{{/hket:inline-image}}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撒瑪利亞會24小時多語服務:2896 0000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利民會:3512 2626
協青社青少年服務熱線︰9088 1023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www.openup.hk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