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用安全|常食日本料理 4旬男水銀中毒恐洗腎 醫生:一種刺身頻食恐損腎|附19種魚汞含量一覽

發佈時間: 2023/06/25

不少人都喜愛食日式料理,惟某些食材假如頻繁食用,恐會引發健康風險!台灣一名4旬男子平日腎臟無不適症狀,由於工作需要,他經常到日本料理餐廳聚餐。未料一次身體檢查時,竟發現腎功能出現異常,於是求醫。醫生問診後,得知男子經常進食吞拿魚,導致汞(即水銀)中毒、腎功能受損;如沒及時處理,恐面臨洗腎危機。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脂肪肝能否逆轉有3大關鍵? 醫生教改善3大飲食+生活習慣 

{{hket:ul-video id="8528"}}{{/hket:ul-video}}

台灣腎臟科醫生江守山於當地節目《今天大小事》中講解上述病例,指該名男子因經商關係,需經常到高級日本料理店聚餐,用餐時都會點上豪華刺身,有齊吞拿魚腩等上級部位;加上他亦喜愛吃日式料理,因此每周最少會吃上2、3次吞拿魚。

頻食吞拿魚致汞中毒

江醫生指出,吞拿魚含汞量極高,而汞又屬於腎毒物,會對腎臟產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偶爾食用沒有問題;但如果頻繁進食,便可能會導致汞中毒。該名男子求醫時體內汞含量極高,出現了腎功能衰退、腎臟縮小等症狀,需盡快進行螯合治療(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除去體內的汞,否則恐要面臨洗腎人生。

醫生又續指,不少人經常食用的帝皇三文魚(King Salmon、Chinook salmon),視乎進口地區的不同,同樣有可能含有汞,不宜過量食用。

水銀中毒9大病徵

本港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長期接觸水銀會損害神經系統及腎臟,嚴重者可引致腎衰竭。徵狀包括手震、視力或聽力下降、記憶力衰退、焦躁及失眠。水銀可損害腎臟,引致水腫,尤以足踝和腿部為然。水銀亦可經由母體傳給胎兒,引致胎兒腦部發育受損。

  • {{hket:inline-image name="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819-6-01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819-6-02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819-6-03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819-6-04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819-6-05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819-6-06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819-6-07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819-6-08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819-6-09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n0819-6-10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高危魚類一覽

魚類是港人常吃的食物之一,但不少魚類都含有金屬污染物「甲基汞」。本港食安中心為19種魚類和海產及其製品進行研究,並有以下發現: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吞拿魚、鯊魚、劍魚等大型魚類含量較高

結果顯示,以吞拿魚的甲基汞含量相對較高,每公斤的平均值達330微克;而海產及魚類製品,以及7種魚的甲基汞含量相對較低,包括大頭魚、鯧魚(䱽魚)、絞鯪魚肉、三文魚、烏頭、龍脷柳和鯇魚,它們每公斤的含量均少於100微克。食安中心表示,根據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全部測試樣本的含量均低於標準,(即體型較大的捕獵性魚類為每公斤1,000微克,其他魚類則每公斤500微克),適量進食並不會對人體有太大影響。

中心補充指,據2008年的《魚類的汞含量與食物安全》風險評估研究,金目鯛的甲基汞含量偏高(每公斤509至1,010微克),而鯊魚、劍魚、旗魚、橘棘鲷、大王馬鮫魚及某些品種吞拿魚的甲基汞含量亦較高,提醒市民勿經常食用。

打算懷孕的婦女需多加留意

中心續指,研究顯示約11%的本港育齡婦女(即介乎20至49歲的女性)的甲基汞攝入量超過每周可容忍攝入量,雖不會對其個人構成太大健康風險,但長年累月便會在體内循環的血液內積聚,若要身體自然排除甲基汞起碼需時1年,建議打算懷孕的婦女減少進食甲基汞含量較高的魚類,或選擇只進食甲基汞含量較低的魚類。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倪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