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VIP ︳愛心獎創辦人林添茂 離鄉別井奮鬥半世紀 「要真心感謝批評你的人!」

發佈時間: 2023/06/15

泰山企業貿易公司創辦人、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愛心獎」創辦人林添茂,出生於台灣台南一個貧苦家庭,這位很早便來港奮鬥的台灣企業家,無論何時、何地、何境況都信念如一:「人生一定有缺點,你不會有錢、年青、靚仔、功課又好,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最重要把自己的缺點變成優點,培養正面的心態,正面去思考。不斷學習不斷改善,將不如意變成『人生如意事十常八九』」。

{{hket:inline-image name="quote-07.jpg"}}{{/hket:inline-image}}

{{hket:inline-image name="IMG_9654_20230424204057.jpg"}}{{/hket:inline-image}}

兒時窮困吃不飽 決心離鄉別井闖天下 

戰後出生的林主席,跟台灣普遍家庭的孩子一樣,都吃不飽、穿不暖、生病了沒錢看醫生,「我家有4個兄弟,當時窮到不得了。正所謂『貧困家庭兒子早當家』,我6歲已經要煮飯。」喜歡讀書寫文章、在班上作文拿第一的他,小學畢業後,成功考上中學。他從學校跑了3公里路回家報喜,母親卻哭起來,「我以為她高興地哭,原來不是,她說你若考不上中學去當學徒,家裡就沒有負擔。」他的父親卻持相反意見,「我爸爸說只要我考到甚麼學校,他做牛、做馬、做乞丐,都要讓我去讀書。」最後,林主席1966年畢業於台北工專,「我能完成學業,當中有這一段歷史。」

1968年,香港的工資較台灣高三倍。23歲身無分文的他,借錢買機票來到香港,到紗廠當技師領班,此舉令他的父親大怒,因那時香港剛經歷完67暴動,加上父子二人心態上的不同,「這是一段已很久沒回憶起來的往事!我爸爸說一個人如果有辦法,在甚麼地方都有辦法,不必離鄉別井!我常常告訴兒女,上天創造一個人,一定給他兩種恩典,一種是正面的恩典,就是看得起你的、幫助你的;另一種是負面的恩典,去磨練你、批評你,問題是你怎樣去面對。我爸爸鼓勵我讀書,帶給我正面的恩典,但當我決定來港發展時,他反對我就是負面的恩典。」

來港之初,林主席最怕放假,因為消遣等於消費,工餘看書就是他最便宜的娛樂。我問他離鄉奮鬥、思鄉的日子怎辦?他感觸的說:「我打工放假的時候,最喜歡去哪裡?就是昔日台灣客的最愛、位於彌敦道的富都酒店。我離鄉那麼久,最想聽到的就是台灣國語,聽了能解鄉愁。當時的情況是這樣,我跟一位同鄉到富都酒店,目的就是去聽台灣遊客的聲音。我跟在一名女遊客後面,怎料卻聽到她跟老公說:『小心一點,後面有扒手。』現在來說,我當然會告訴他們我不是小偷,但當時的我是個窮鬼,穿得破破爛爛,一雙腳穿著兩塊錢一對的白飯魚,聽到她這樣說,我感到十分自卑,我立即走開,慚愧到不得了。當天晚上我抱著枕頭哭,哭到枕頭濕透了。」

留港發展感迷惘 找到方向新商機

還有一次他替美國來港的親人開的士車門,一個美國人見他穿著工作服,於是給他幾塊錢,然後打算跳上車,「我不肯讓給他,又是一個自卑感。如果是現在,我會說:『好,謝謝!』當時那個司機說讓給他、讓給他,但我不肯!那個美國人也不知道是甚麼一回事,因為我又不會講英文,而且不肯讓他。我先坐進車去,把那幾塊錢還給美國人。那時候我是個窮鬼,你把錢給我,把我當作乞兒,我很不開心。」

林主席每一段往事,都是決心的磨煉,沒有退路可言。他原先的十幾位台灣同鄉紗廠同事,最後只剩下兩個留港發展,離鄉之苦不言而喻。他說:

「剛剛來港人工是港幣600元,在台灣大概得200港幣,我有3個小孩,根本不夠用。很困難的時候有想過回家(台灣),但我不敢。家人曾痛罵我叫我不要來港,我絕不能未到半年、摸摸屁股又回去。有個故事沒跟人提及過,到現在回憶起還是哭。有一天,我的思鄉情懷特別濃,我跑到公司後山,當時分不清東西南北在哪裡,我想台灣在地圖上是東北,我望見太陽是東,大概選了一個方向就跪在地上,我大聲呼喊禱告:上天啊上天,請你告訴我,我的故鄉在哪裡?我的爸爸媽媽、我的親友在哪裡?請你給我多一點智慧,我一定要成功,終有一天我要成功回來。」

太陽之下,林主席果然選對了「方向」。若非方向正確,肝油丸就不會陪伴這麼多香港人成長,名藥「救心」也不會熱賣多年深入民心。70年代初,來港旅遊的台灣人都愛購買成藥,林主席因而發現了商機,「台灣團友會被帶去買珠寶、買藥,但很多是騙人的,藥都是假的。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首先我不會賣假藥,加上台灣人不懂廣東話,而我本身是台灣人,我說台灣普通話,應該有得做。」1976年,他成立了泰山企業貿易公司。

  • {{hket:inline-image name="p33.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SC01554_202304210323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SC01506_202304210316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F964C603-5BE7-4E43-AA2F-AB98C3E5BB21_20230425000142.pn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SC01422_2023042103011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SC01537_20230421032052.JPG"}}{{/hket:inline-image}}

用心拼命迎難而上 創香港最高銷量

「從Kawai肝油丸開始,當時我的小孩很喜歡吃Kawai,它亦很好賣,但我怎樣才能夠越做越大?當時我甚麼都沒有便搭飛機去日本,跟廠商說我要做代理,對方完全沒理會我。他們後來才告訴我說,第一眼看到我的樣子,又年輕又不修邊幅,一個沒穿西裝,又沒穿皮鞋的小子,所以未能打動他們,但他們沒有say no!」幾個月後,日本廠商派了部長來港上門考察,「我當時做水貨生意,凡事都要節省、要量入為出,沒有客人的時候我連燈都沒有開。在建築面積約500呎的商住兩用單位內,我跟老婆及3個小孩都住在這個地方,部長見到了規模,還是不肯讓我做代理。」最後,日本廠商決定香港市場誰賣得最多,就誰來做代理。

林主席迎難而上的策略是 — 承諾拼命去賣、一腳踢有拼勁、送貨隨傳隨到、與同行打價格戰、服務態度超好、信譽口碑最佳、靈活加變通。他最終以香港銷量No.1,以及「我用我條命來保證銷量」感動了日本廠商,1978年奪得了香港代理權,踏進成功企業家的跑道。

對於做生意,林主席認為「信任」最重要,「你要人家相信你,你先要相信你自己,要堅持。」業務方面,他笑指自己一生順利,其實「順利」背後大有學問,這個跟他洞悉生意夥伴的性格有莫大關係,「我有一個德國女婿,德國人做了不說,而且不會宣揚自己做過甚麼偉大的事情。我的女兒告訴我,我這個女婿在德國曾經是一名狀元,但我女兒最近才知道。美國人做了以後他就敢說;日本人說了就做,民族性很不一樣。就像我們這個Kawai做了好幾年也沒有簽過甚麼合同,我老婆問廠商如果林先生先走,她能不能繼續做?對方考慮了幾十秒說可以。他們都是比較老實的人。」他說。

{{hket:inline-image name="3.jpeg"}}{{/hket:inline-image}}

疼愛女兒不錯過成長:愛是更重要

林主席重情、念舊,創業奮鬥時代的那個大廈商住單位,仍然是他現在每天工作的總部,感謝他招待我坐進他的「司令室」,十分榮幸!除了念舊、堅持、勤奮,林主席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愛!愛能起死回生,愛能返老還童,愛是唯一最不可思議、最偉大的力量。」

創業時代無論工作多辛苦、多忙碌,他都沒有錯過子女的成長,亦絕對不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家長,「作為父母我從不偏心,沒有特別喜歡那一個。做生意時在這個大廈,在500呎的地方一個房間住5個人,晚上餵奶、開奶大多是我。我常常告訴兩個女兒『今朝不見兒女面,常使老爸淚滿面』,白天工作,兩個女兒一個常坐左邊(大腿)、一個坐右邊,一個親左邊(面頰)、一個親右邊。我人生的過程中,正面的恩典就是兩個女兒。感恩有她們,如果沒有兩個女兒,我沒有今天。」談到女兒,林主席笑容充滿了慈愛,「她們長大了之後,我買了這大廈的10樓,公司在4樓。女兒見我不回來,就知道我心情不好,然後會說:『爸爸親一下,我唱首歌給你聽。』女兒為我唱首歌,有天大的不愉快也好,那種愛用錢買不到。」現在他的愛,當然都給了可愛的孫兒們,「非常感恩、非常感動!想起以前,我和阿嫲的感情非常好。我告訴她我要來香港的時候,我跪在她面前,說將來有一天一定會成功回來。我把這個故事告訴了大孫兒,他覺得很感動,他去年到美國讀書,離開前的晚上他跪在我面前,說:『阿公,我一定好好讀書,不讓你失望。』到現在為止,每個禮拜天他都打電話給我,收線前都會說阿公I Love You!人生到中年、到老年,愛是更重要。」

盼兒孫一代勝一代 投入公益貢獻社會

我聽得入神:「兒孫們很孝順!」

林主席回答:「在我心目中從未想過『孝順』這兩個字。」

他強調自己是孝敬父母,而非孝順,「如果孝順我爸爸媽媽,我當日已聽媽媽的話當了學徒;我爸爸要我留在故鄉,所以不能依順。我對兒孫們說,最大的孝敬是要一代勝過一代。他們說如果要像我一樣賺這麼多錢,他們不一定做得到,問我要勝過爸爸的定義是甚麼,我小時候爸爸媽媽太苦了,我們窮到怕,才把財富放在第一位。我現在告訴我的兒孫,第一位是健康,第二位是快樂,第三才是財富,第四是你有責任把你的兒子、女兒教得勝過你。」

誰不怕「窮到怕」?無容置疑吧!但脫貧甚至致富後的人生應如何規劃?窮太久了,賺到錢要立即花光嗎?林主席有這樣的看法:「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最重要看看你是個怎麼樣的人,過甚麼人生,一生之中想扮演甚麼角色。我想扮演的角色,就是兒孫一代勝過一代,把我的財產放在公益之上這個方向。人生到最後得到一個反思,拼搏以後,到年紀大了要輕鬆自在,就要對社會有貢獻,人生才會圓滿。」

{{hket:inline-image name="DSC01566_20230421032450.JPG"}}{{/hket:inline-image}}

創愛心獎回饋社會 成立基金傳承精神

吃過不少苦頭的林主席,60歲那年號召在港打拼的台灣鄉親,一起成立了「港澳台灣同鄉慈善基金會」,並創辦「愛心獎Compassion Award」回饋社會,幫助別人走出困境,「人的一生中,你的所作所為、你的成就,都受到小時候的環境影響。我常常跟朋友講,如果我年輕時就可以去打高爾夫球,沒有經過貧困的那個階段,可能不是現在的我。」

林主席無私奉獻的愛心行動,曾經換來不少反對聲音,太太也曾經不認同。對於這些反對意見,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無魔不成道,無難不成佛,每個事業要成功,一定有人反對。如沒有人批評只說你好,你不會修正、改善,一定要有人刺激你的。要真心感謝你的敵人,感謝批評你的人。」他回想當年,

「我最初不懂做慈善事業,開了8張私人支票給得獎人。有人以為我是台灣人,聽不懂廣東話,拿起支票說:『呢張票唔知收唔收到錢?』反過來我也會這麼想,很正常吧,因為有些慈善都是假的、騙人的,是不是?我要怎樣人家才會相信我?18年過去,相信我的人越來越多,誠信、堅持才有人相信。」

「愛心獎」2006年創辦至今,已經來到了第18屆,歷年來宗旨如一,就是表揚各界慈善典範,愛心無分國界、種族、宗教,獎項甄選範圍涵蓋全球華人、法人慈善及公益團體。今屆共有8名得獎者(含團體),獎金從最初的每位港幣5萬元提升至現在的18萬美元,全額用於公益慈善專案,讓更多弱勢族群受惠。

{{hket:inline-image name="6C1FBBD6-332F-4C0E-91D7-67DF89D6858F_20230421175531.jpg"}}{{/hket:inline-image}}

熱愛工作的林主席今年79歲,忙碌不忘做運動。他早上會到海旁晨運,那裡人人都認識他,因為他赤腳散步,非常出名,「小時候直至讀中學都是赤腳,從小習慣了!」他有甚麼健康心得?他說:「我偶爾會生病,但病到不能上班卻沒有。」

他希望能多做10年,但仍然有點擔心,「很難說,精神來說(體魄)做多10年一點都不易,所以不能靠自己,那麼靠誰?要靠子女、孫兒,另一方面要靠外界。曾經很多人取笑我做慈善:『林添茂,你算老幾呀?人家大老闆都不敢隨便成立基金!』;『你膽粗粗成立基金,你的基金有幾多錢?你知不知道要花多少精神?』我說我不知道呀,我初生之犢不怕虎。在國際上每位獎金18萬美元的獎金太少了,人生是一場接力賽,我現在沒辦法籌到100萬美金(獎金),但我今天做不到,我相信我的兒女會做到。他們做不到,我的孫來做,做慈善沒有終點,要集合群體之力去做。」

{{hket:inline-image name="DSC01581_20230421045431.JPG"}}{{/hket:inline-image}}

連續18年頒發獎金、獎座來表揚慈善典範的林主席,原來早已獲得了人生中最寶貴的大獎 — 在他的辦公室內,擺放了一個甚有歷史、氧化退色了的獎座。現在任職律師的小女兒Esther,跟他一樣很有寫作天分,曾在中學年代拿到閱讀比賽全港第一,

「我把她這個作文第一獎座放在辦公室,我一生中最大的獎賞,就是這一個。」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撰文:陳小芝

編輯:陳潔雯

攝影:陳健珊

{{hket:inline-image name="11.jpe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