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用安全|港男山澗釣錦鯉 回家生煎再燜大讚好食 網民大驚:咁勇敢食觀賞魚

發佈時間: 2023/06/05

錦鯉一向是觀賞魚的一種,不過有港男近日在山澗釣獲9條錦鯉後,即帶回家烹煮成一道「薑蔥煀錦鯉」,大讚「又幾好食」,卻被網民批評殘忍。然而,他以一個理由反擊卻又意外獲得部分網民支持。不過食安中心曾指出,觀賞魚大多其非飼養來作為食物的,因此這些魚類或沒用不含病原體的飼料餵飼,可能受寄生蟲及細菌污染;儘管部分魚類品種既可觀賞也可食用,但市民未必懂得如何辨別可供食用的品種,因此暗藏食安危機。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想身體內外變靚減經痛? 黃佩霞教1套瑜伽動作保持年輕

{{hket:ul-video id="8354"}}{{/hket:ul-video}}

據事主在Facebook群組「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發帖指,早前在山澗釣獲一些錦鯉,於是「順手清理外來物種」,把漁獲帶回家中炮製一道「薑蔥煀錦鯉」。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3.jpg"}}{{/hket:inline-image}}

從照片可見,事主釣到9條野生錦鯉,每條都斑斕鮮艷,製成菜式後與一般食用魚沒太大分別:

「估唔到又幾好食,係骨多咗啲啫,味道同平時啲鯉魚冇咩分別。」

帖文引起網民熱議,不少網民批評事主殘忍,「留返啲好嘢畀大自然,行山時都有啲嘢睇吓」、「錦鯉魚係攞嚟養唔係攞嚟煮食,係有靈性」、「好殘忍......有病睇醫生啦!」事主對此反駁指「其實啲錦鯉都係人放生落去破壞生態」,又指自己「野生先敢食」。

他指出,錦鯉作為外來物種,在山澗「任何吞得落嘅嘢都會食,搞到啲山坑魚仔冇晒」。事主的言論亦意外獲得部分網民認同:「支持,要執放生者的手尾」、「食錦鯉係比較特別,但係從道德觀嚟講我唔知同食其他魚有乜分別」、「其實所有淡水魚都可以食用,只是人的角度問題」。

不過,亦有網民對事主食用觀賞魚大為吃驚,「咁勇敢食觀賞魚」、「一直都以為佢係觀賞魚,唔可以食……點知真係有人食」、「我細個時,阿嫲試過煮魚缸死咗的來食,佢話食魚糧的,肉霉無味」、「會唔會中毒」、「野生當然無問題啦。如果係魚缸觀賞魚就……養咗幾年又落藥又消毒,咁都係咪搞」。但事主再反駁:「嗰度啲錦鯉已存在多年,仲繁殖咗成百條魚仔。」

錦鲤屬人工培育品種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接受《晴報》訪問時指,錦鲤是人工培育出來、具色彩花紋的觀賞用鯉魚品種,基本上與普通鯉魚沒大分別,在食用風險上兩者應相類似。

不過他指出,雖然錦鯉屬雜食性魚類,會進食海草、螺類、浮游生物等,但由於錦鲤屬人工培育,相中的山澗錦鲤不排除由人類放生,因此這類錦鲤過去所吃的,相信亦以人工飼料為主。在難知這些人工飼料的來源下,他表示:「即使在內地亦沒太多人會進食錦鯉,還不如直接吃鯉魚。」

他表示,包括鯉魚在內的經濟淡水魚類,肉質會受飼料及所養水質、水溫影響而有差異,因此這些從野外捕獲的錦鲤,味道肉質基本上亦會受當地環境水質及食物所左右,好味與否真要事主本人才知道。

食安中心:觀賞魚或沒用不含病原體的飼料餵飼

食安中心曾指出,食用魚類跟大部分當作寵物飼養的魚類,無論品種跟飼養方式均有所不同。儘管部分魚類品種既可觀賞也可食用,消費者卻不一定懂得如何辨別可供食用的品種。

觀賞魚大多不是飼養來作為食物的,因此這些魚類或沒用不含病原體的飼料餵飼,可能受到寄生蟲及細菌污染。部分用以治療觀賞魚疾病的藥物不應用於供食用魚類,像某些獸藥(如孔雀石綠)及抗生素殘餘(如氯霉素)會對人體有害,當中部分化學物質耐熱,因此無法通過烹煮清除。另外,部分魚類(如狗臉河豚)含有致命毒素。

中心最後提醒,觀賞魚並不適合進食,消費者應只向持牌食物業處所購買食用魚類;而食物業界必須確保所出售的魚類適宜供人食用,並符合本地法例。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