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香港人道年獎得獎人 擔任境外人道救援 16載 見證人性光輝 手術室護士:人道精神=懂得分享

發佈時間: 2023/05/30

個性活躍的謝嘉誼(Carol),大學畢業後選擇加入護理行業,當起手術室護士。日常工作雖然繁重,但她還是「坐唔定」,多次跟隨香港紅十字會到世界各地參與境外人道救援行動,去年更獲頒「香港人道年獎」。十多年來踏足多個經歷天災或戰亂的災區,目睹不少悲痛畫面,也見證過人性光輝。她認為要發揮「人道精神」不一定要遠赴外地,只需在日常中多觀察別人的需要,在自己能力下提供適當的幫助,就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hket:inline-image name="Bangladesh.jpg"}}{{/hket:inline-image}}

謝嘉誼(Carol)在大學時期一個由護士主講的分享會上,首次認識到境外醫療服務,講者的經歷對當時的她來說有種遙不可及的感覺,「覺得自己好像沒有能力或經驗勝任這些任務。」沒想到過去16年,她已先後6次參與香港紅十字會的境外人道救援工作,到過四川、海地、菲律賓、尼泊爾和孟加拉的災區,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援助。「每一個人道救援的旅程,都豐富了我的人生。」Carol形容每次任務都讓她發掘到很多新事物和經歷,就像一場非常深刻的旅行,「每一趟行動的細節都記得非常清楚,反而真正的旅行卻沒有這種感覺。」

{{hket:inline-image name="Philipines.jpg"}}{{/hket:inline-image}}

▲災難現場讓Carol見盡了生命無常,也讓她更肯定人道工作的意義。

受助者的笑容成堅持的動力
Carol2008年加入香港紅十字會成為境外義務護士,經過一連串的專業訓練後,便正式參與救援工作。「很多時一抵達災區便要立即就位工作,沒有時間熱身,因此事前的訓練和準備工作很重要。」由於災區一般通訊較差,很多時都要到達現場才知道當地的實際狀況,像2013年菲律賓風災過後,當地建築物幾乎全毀,救援團隊只能在沙灘上紥營,甚至要以人手打水來應付日常需要;2010年海地地震救援任務雖然有合適的住宿設施,但營地外發生過嚴重的搶掠和槍擊問題,甚至有救援人員遭綁架;2015年尼泊爾地震,要長期身處餘震的恐懼中,每到一個地方就要計劃好逃生路線。雖然每一次的救援行動總會伴隨著傷痛、疲憊,甚至是危險,但受助者的笑容,總會鼓勵她一次又一次踏上充滿未知的人道救援旅程。

{{hket:inline-image name="Hait.jpg"}}{{/hket:inline-image}}

服務他人 自己也不斷成長
災區救援行動殊不簡單,面對救援人員不足的情況下,Carol坦言並非每次都只負責最擅長的醫護工作,有時也需要協助搭建帳篷和打水,還要應付各種突發的事故。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們培訓了當地一班小孩成為清潔小隊,協助改善災區的衛生,沒想到精力充沛的小孩愈洗愈起勁,漸漸擴大清洗範圍,還協助救援隊伍找到了一些居於較偏遠且行動不便的受災人士,「那時便想到其實我們可以在完成診所服務後提供流動應診,幫助更多的人。」Carol形容觀察力和應變力是救援工作其中一項必備的條件。

Carol 2019 年跟隨紅十字會醫療隊到孟加拉,協助為逃避戰亂臨時棲身於當地的流徙人士,培訓了一些受災人士協助宣傳衞生防疫知識, 並鼓勵更多當地婦女參與衞生宣傳工作。「我很幸運可以在這行動中認識到不同的人,互相學習用不同的態度及方法去面對挑戰,每次任務對我而言都是寶貴的學習和成長經驗。」

{{hket:inline-image name="Sichuan.jpg"}}{{/hket:inline-image}}

無後顧之憂全心參與人道工作
救災工作的挑戰,其實在出發前已開始。每一個境外救援任務,一去就是一個月,而且接到通知後只得數天時間準備,對從事全職工作的人來說並不容易。雖然Carol歸功於醫院上司和同事的配合,其實她自己也犧牲了不少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她第一次跟隨醫療隊到四川參加地震後的緊急醫療救援任務時,本來早已計劃在同一星期與朋友一起旅行,也曾試過因為參與另一個境外救援任務而錯過了參與親人的婚禮。「當中一定有犧牲及取捨,要看你如何衡量,每當我想到自己的行動可以幫到很多徬徨無助的受災人士,一切的犧牲都變得非常有意義。」她笑說幸好身邊的親友都非常支持及體諒她,朋友的支持亦成為Carol到前線工作的最強後盾。

分享你所擁有的 就是人道精神
每次參與境外救援任務,Carol都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希望盡力幫助有需要的受災人士,但她強調「人道工作」不一定要遠走他鄉,或參與大規模的救援行動,「你可以看看身邊的鄰居、朋友或同事有甚麼需要,按你的能力去幫助他們,就是實踐人道精神的表現。」她記得曾經有一次到地震災區,每天都看到一位身型肥胖、長著長鬍子的廚師在廚房為團隊預備一日三餐,誰知有一天卻在手術室看到他利用高超的技術完成手術,「那時才知道他是德國一位很出色的醫生。」他因為看到災區的廚房比病房人手更不足,於是自發去擔任廚師,為醫護人員提供後援。Carol形容人道工作就是「分享你擁有的東西」,可以是知識,也可以是時間,人人都可以做到,不要看輕自己的能力,更不要被自己的專業所局限。

Carol認為,「香港人道年獎」可以讓大眾認識社會上不同的人道工作,亦有很多人在不同的崗位中努力地服務他人,「如果你認識一些默默做人道服務的同路人,不妨提名他,讓更多人認識人道精神,就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香港人道年獎2023」 現正接受提名

香港紅十字會自2007年舉辦「香港人道年獎」,表揚默默為弱勢社群無私奉獻的人,2015年更增設「香港人道新力量」獎項,嘉許35歲或以下投入人道工作的新一代,讓人道精神能夠薪火相傳。暗處有光,全賴有你!請即發掘你身邊默默在黑暗中為有需要人士燃點希望的有心人,截止日期為2023年6月23日。

查詢:2507 7176

活動網頁:www.redcross.org.hk/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