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入侵性大腸癌篩查 靈敏度高助增接受程度

發佈時間: 2023/05/11

非入侵性大腸癌篩查 靈敏度高助增接受程度

大腸癌是少數可透過篩查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癌症,衞生署早年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惟接受檢查的比例偏低,料因市民抗拒入侵性的大腸鏡檢查。

中大醫學院腸胃科率領國際團隊制定使用「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的篩查臨床指引,其中提到「糞便微生物標記物」不但靈敏度高,更可檢測腺瘤性瘜肉及預測瘜肉切除後復發的可能性,料有望提高市民接受篩查意慾。

衞生署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在2018年恆常化,但少於15%適齡人士受查,料因市民抗拒大腸鏡檢查及大便隱血測試準繩度低,全球醫學界已研用更精準的「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作篩查。

中大醫學院腸胃科得蒙亞太胃腸病學會、亞太消化內鏡學會代表亞洲率領來自全球十多位專家學者,在去年制定使用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進行大腸癌篩查的臨床指引。團隊審閱近800篇醫學文獻,建議非入侵性生物標誌可用於大腸瘜肉風險一般,但想知道患大腸瘜肉風險者,以及瘜肉風險較高,但抗拒做大腸鏡的人士。

可預測後發可能

團隊檢視各種非入侵性生物標誌物,當中血液基因偵測大腸癌及癌前瘜肉的靈敏度偏低,糞便腫瘤標誌較昂貴亦未能有效查癌前瘜肉。而糞便微生物標記物對大腸癌靈敏度高,更可測腺瘤性瘜肉及預測瘜肉切除後復發可能性。

專家指非入侵性方法檢測更為方便,料可提高市民篩查意慾。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指大便隱血測試對瘜肉及早期腸癌的靈敏度很低,且不應用於缺鐵性貧血患者或有急性腹瀉者,料新一代生物標誌物或可提高檢測靈敏度。

記者︰李卓謙

美術:招潤洪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