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都市人都習慣早午餐一起吃,但原來這個飲食習慣暗藏健康風險。台灣一名年約20歲的女子身型纖幼,過去均有吃早午餐的習慣,其後卻發現患上早期糖尿病及膽結石,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近日分享箇中原因。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肝臟脂肪多恐同患糖尿、高血壓 醫生拆解脂肪肝2大定義+成因
{{hket:ul-video id="8108"}}{{/hket:ul-video}}
因早午餐太豐盛 常戒晚餐
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上述病例指,該名女患者在進行體檢時發現糖化血色素達6.0%,達到早前糖尿病的水平。如果指數繼續上升至超過6.5%,就正式患上糖尿病,需要服藥治療,而她的空腹血糖指數也高達190 mg/dL。
醫生後來得知,原來女患者本身喜歡睡到自然醒,因此經常都把早餐、午餐結合,每天都享受一頓豐盛的早午餐。至晚上時又因感內疚而少吃晚餐,甚至不吃。飲食不規律加上空腹太久,長期下來致血糖不穩,檢驗胰島素的分泌也出現異常。
另外,她也有胃痛問題,做胃鏡檢查時胃部雖無異樣,卻發現她患有膽結石,醫生於是要求她改變飲食習慣。經過3個月的調整後,她的糖化血色素已降約5.8%,半年後糖化血色素再下降至5.4%水平,膽結石也消失了。
進食早午餐 注意兩大重點
陳榮堅醫生指,許多人會早餐和午餐一起吃,感覺比較容易瘦,但其實需要注意「進食的量」與「空腹的時間」這兩點。萬一空腹時間太長,身體進食大量東西,會導致胰島素瞬間分泌很高。接著又長時間空腹,胰島素分泌會降得很低,這樣不規律的飲食會讓胰島素分泌變得高高低低,長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此外,肝臟24小時都在分泌膽汁,不過由於身體不會24小時都在進食,所以多餘的膽汁會儲存在膽囊裡面。如果空腹太久,膽汁會一直積在膽囊裡面,等到下一次進食時,膽囊才會收縮排出膽汁,而膽汁裡面都會有一些沉積物,空腹時間拉太長,讓膽囊脹得很大,裡面膽汁積很久,就容易產生膽結石。
因此,陳榮堅醫生建議,早午餐可以照常享用,但要避免突然大量進食,以及空腹時間過長。少量規律的飲食,控制飲食的總量,才是健康也比較能夠瘦身的做法。
7大患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
香港大學肝膽胰外科及肝移植組臨床副教授陳智仁曾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膽囊的主要作用是暫時儲存肝臟所製造分泌的膽汁,再將膽汁傳送到消化系統幫助分解油脂;當膽汁成分或膽囊收縮程度出現變化,則容易形成膽石,若膽囊藏有近千粒結石相當誇張,「一般人都可能有膽結石,但通常一粒起兩粒止,八至十粒已經很誇張。」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8.jpg"}}{{/hket:inline-image}}
陳智仁指,膽石數量和大小不一定能反映病情,而患者通常會感到上腹痛和胃痛,「若想分辨是否與膽石有關,可以觀察進食肥膩食物後會否出現胃脹,甚至胃痛。」然而,他強調有膽石不等於有症狀,若超聲波檢查發現有膽石,可以先觀察直至出現症狀才治療,
「部分患者希望用『保膽取石』的方法留住膽囊,但其實膽囊有結石代表功能己受損,所以生石機會更高,所以最佳的治療方法還是微創膽囊切除術。」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
Sick問識答|濕疹發作用「天然」偏方止痕? 醫生解構成效各異勿亂試 |
|
-
灣仔奪命車禍丨奪命車禍釀兩死女司機認睇錯燈判囚2年 整形名醫何維新遺孀:難以置信 |
|
-
減肥大作戰|被嘲身形發福脂粉味濃 45歲前TVB當紅小生修身成功獲封「顏值天花板」 |
|
-
Healthy Life|屋企發霉點算好?專家拆解除霉謬誤 教5大方法減少霉菌增生 |
|
-
新冠疫情︱近4周錄86宗嚴重個案30人亡!病毒監測數據創1年新高 專家:新冠未來數周維持高活躍 |
|
-
凍齡女星丨70歲馮寶寶移居大馬罕現身零濾鏡下狀態驚人 曾兩度離婚受情緒病困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Sick問識答|濕疹發作用「天然」偏方止痕? 醫生解構成效各異勿亂試
|
-
灣仔奪命車禍丨奪命車禍釀兩死女司機認睇錯燈判囚2年 整形名醫何維新遺孀:難以置信
|
-
減肥大作戰|被嘲身形發福脂粉味濃 45歲前TVB當紅小生修身成功獲封「顏值天花板」
|
-
Healthy Life|屋企發霉點算好?專家拆解除霉謬誤 教5大方法減少霉菌增生
|
-
新冠疫情︱近4周錄86宗嚴重個案30人亡!病毒監測數據創1年新高 專家:新冠未來數周維持高活躍
|
-
凍齡女星丨70歲馮寶寶移居大馬罕現身零濾鏡下狀態驚人 曾兩度離婚受情緒病困
|
-
破鏡重圓丨80cm「玻璃娃娃」女富豪再婚嫁26歲小鮮肉2年現況曝光 坐車15小時千里追夫求復合
|
-
食不安心|網民買爭鮮「玉子燒手卷」打開驚見「發霉生毛」 官方致歉退款:採取3個行動補救
|
飲食失衡|愛早午餐一齊食 20歲女現膽石險糖尿 醫生拆解2大錯誤飲食習慣|附7類膽石高危人士
飲食失衡|愛早午餐一齊食 20歲女現膽石險糖尿 醫生拆解2大錯誤飲食習慣|附7類膽石高危人士
不少都市人都習慣早午餐一起吃,但原來這個飲食習慣暗藏健康風險。台灣一名年約20歲的女子身型纖幼,過去均有吃早午餐的習慣,其後卻發現患上早期糖尿病及膽結石,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近日分享箇中原因。 同場加映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517515%2F%E9%A3%B2%E9%A3%9F%E5%A4%B1%E8%A1%A1%EF%BD%9C%E6%84%9B%E6%97%A9%E5%8D%88%E9%A4%90%E4%B8%80%E9%BD%8A%E9%A3%9F%E3%80%8020%E6%AD%B2%E5%A5%B3%E7%8F%BE%E8%86%BD%E7%9F%B3%E9%9A%AA%E7%B3%96%E5%B0%BF%E3%80%80%E9%86%AB%E7%94%9F%E6%8B%86%E8%A7%A32%E5%A4%A7%E9%8C%AF%E8%AA%A4%E9%A3%B2%E9%A3%9F%E7%BF%92%E6%85%A3%EF%BD%9C%E9%99%847%E9%A1%9E%E8%86%BD%E7%9F%B3%E9%AB%98%E5%8D%B1%E4%BA%BA%E5%A3%AB
https://skypost.hk/article/3517515/飲食失衡-愛早午餐一齊食-20歲女現膽石險糖尿-醫生拆解2大錯誤飲食習慣-附7類膽石高危人士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15000/3517515/00_1024.jpe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515000/3517515/
健康
生活健康
514
3517515
514
514003016
健康 生活健康
健康問題,美食,女生話題,膽石,膽結石,腹痛,減肥,治療,糖尿病,胃痛
健康醫療,健康問題,消費,消費種類,美食,實體詞,欄目(內容),女生話題,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膽石,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膽結石,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腹痛,健康醫療,健康養生,減肥,健康醫療,治療,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糖尿病,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胃痛
健康,美食,女生
醫生 膽囊 午餐 膽結石 膽石 外科 患者 糖尿病 飲食 晴報 陳榮堅 台灣 陳智仁 膽汁 習慣 節目 肝臟 結石 移植組 副教授 時間 胰島素 肝膽胰 色素 上述 太豐盛 晚餐 醫師 高風險 族群
2023-05-06
飲食失衡-愛早午餐一齊食-20歲女現膽石險糖尿-醫生拆解2大錯誤飲食習慣-附7類膽石高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