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用安全|豬肉一個部位易生肉瘤發臭 肉販:行內人係唔會買

發佈時間: 2023/02/25

豬肉生瘤食唔食得?經常有市民買豬肉後發現生有綠黃色肉瘤,回家不久甚至會發臭,有台灣肉販拆解原因,並指出其實行內人都會避買一個豬肉部位,因為中伏機率甚高。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翹腳可致腳痛+囤積脂肪 2個瑜伽動作收緊臀部防水腫

{{hket:ul-video id="7632"}}{{/hket:ul-video}}

該名肉販近日於Facebook群組「爆廢公社」發文指,一些市民買豬肉回家後發臭,認為檔販故意騙人,但也可能只是買到「豬肉伏位」。他指通常只有業內人士才會知道,豬肉有一個部位應盡量少吃——就是梅花肉。

  • {{hket:inline-image name="A.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31346229_3544760042515745_22062405164387774_n.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31545444_728601818972946_7422006035291150076_n.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31959569_908171406896232_1619495804185298331_n.jpg"}}{{/hket:inline-image}}

買豬肉要避一個部位

他指梅花肉雖然肉質軟嫩、口感好,但卻是打針的首選部位。部分豬肉打針後會出現肉瘤,瘤的內部為綠色、淺綠、偏黃,有些已經乾掉變粉狀,有些呈膏狀或水狀,其中綠色膏狀水狀最臭,形容「像大便一樣臭」。

病變腫瘤屬常見

他指豬的肉瘤有些會集中在一個位置上,有些會分布在整塊梅花肉上。他估計每10頭豬大概6至7頭會有肉瘤,或多或少,肉販會將其切除再擺出來賣,如市民買回家切開發現有肉瘤,有可能是肉販僅見表面乾淨、未有發現內部肉瘤,並非故意欺騙客人。

他建議市民盡量買完整的肉塊,少吃加工過的豬肉或絞肉,在夏天最好在早上6至8時買肉,因為天氣仍未變熱,肉質相對新鮮,越晚去買肉的新鮮度就會越差。

食安中心:切去受影響部

同類情況其實時有發生,香港生豬肉食業職工會理事長陳展明接受傳媒訪問時曾指出,豬農可能會為營養不足的豬隻注射各種維他命及蛋白質,如注射物未被豬隻完全吸收就會積存體內,形成異物,其中又以豬背、豬頸位置較易有此問題出現。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亦曾於Facebook發文解釋,有不同的原因導致豬肉出現肉瘤,其中一個是因豬隻接受疫苗注射而產生。如果市民發現豬肉含灰白色液體,為審慎起見,建議市民切去受影響部,避免食用,同時提醒豬肉必須徹底煮熟方可食用。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撰文:鄭婷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