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愈痛愈深色 不代表愈有效

發佈時間: 2023/02/15

刮痧愈痛愈深色 不代表愈有效

中醫刮痧可助調理身體,對內外疾病或多種痛症皆有作用,手持刮痧板反覆刮動看似不難,網上更流傳「自助教學」,惟消委會提醒,刮痧要應用中醫理論,最好先由中醫師評估身體狀況,更解構多個「迷思」,刮痧愈痛或刮後皮膚顏色愈深不代表愈有效,而「出痧」多少可能與操作手法或力度等有關;且應不要太頻密刮痧,最好相隔3至6天,刮後亦忌即時沖涼及食生冷或酸辣食物。

傳統中醫認為,大部分疾病皆因氣血不通而起。消委會諮詢多位中醫學者,解釋刮痧療法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為基礎,透過反覆刮動及摩擦來刺激經絡,令皮膚毛孔張開,達至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點的「出痧」變化,從而排走毒素及邪氣,改善氣血來防治疾病。

應先由中醫評估 手法力度有學問

網上不難找到刮痧教學,以至搜羅刮痧板和刮痧油等用具,但消委會稱,刮痧看似簡單,惟中醫師亦要先評估病人狀況,而且刮拭手法同樣大有學問,例如要由上至下、內至外單向刮拭,否則來回刮拭有機會令皮膚受損,建議最好由合資格中醫負責。

消委會稱,刮痧可針對身體不同部分的疾病,甚至可用於都市人常見的亞健康和慢性疲勞綜合症防治,但坊間對刮痧誤解甚多,如以為刮後皮膚顏色愈深便愈好,但其實刮後的「痧像」與操作手法、力度和時間都有密切關係,出痧少或代表病人氣血虧虛,顏色愈深不一定代表排出愈多毒素。

勿刮太密 每次宜隔3至6天

另一常見誤解是以為刮痧時愈痛愈好,但消委會稱,中醫師刮痧時會均勻用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不會過度用力或強求達到出痧,而且刺激強度亦要視乎患者本身耐受程度,一般患者感輕微痠痛便已足夠;若本身體弱,所需時間亦可能要再縮短;若一味追求顏色深,有機會適得其反,同時亦不建議太頻密地接受刮痧,每次最好隔3至6天,尤其痧斑未退,亦不宜再在同一部分刮拭。

消委會提醒,刮痧後應該起碼休息30分鐘,2小時內不宜洗澡或讓刮痧部位沾水。同時飲食忌生冷、酸辣及油膩,應多飲溫水,讓身體得以休養生息,另背部或下肢部位病症可配合拔罐以加強療效。不過,由於刮痧會促進血液循環,故懷孕或月經期間,女性或有相關長期病的患者不宜刮痧,刮痧期間若有冷汗、面色蒼白或頭暈等應立即停止,若瘀血在刮後一周仍未消退亦要諮詢中醫師,檢查是否肌肉受傷。

美術:招潤洪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