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運動員的心跳通常較平常人慢,令不少人認為心跳越慢就代表越健康。惟若你的心跳慢得不足應付日常生活需要,有手腳冰冷、氣喘等情況,甚至會突然如「熄機」般昏倒,就有可能患上「心跳過慢」!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心臟科顧問醫生、心臟科專科醫生何國棟指,雖然因心臟傳導系統組織老化而出現的心跳過慢是無法預防,但患者只要安裝心臟起搏器,就能重拾正常生活;即使是年近九旬的老人家,也可得到適當治療。
心臟組織老化 導致心跳過慢
{{hket:inline-image name="22PlusDr3.png"}}{{/hket:inline-image}}
▲心跳每分鐘少過50下,就可視之為心跳過慢。
人們在平靜狀態下,正常心跳約每分鐘60至100下。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定義,心跳每分鐘少過50下,就可視之為心跳過慢 (Bradycardia)。一般而言,大部分心跳過慢患者都是長者,主要病因大多源於心臟傳遞系統中的「竇房結」或「房室結」出現老化;其餘病因則包括內分泌失調或受藥物影響等。何國棟醫生形容,竇房結和房室結就如家中的電錶箱和電掣,若因老化而導致傳導出現阻滯,就會令到心跳過慢。
心跳數字非絕對 臨床亦會看病徵
{{hket:inline-image name="Dr4.png"}}{{/hket:inline-image}}
▲手腳冰冷為心跳過慢的病徵之一。
那麼專業運動員的心跳隨時低過50下,又是否代表有問題?何國棟醫生解釋,臨床上不會單憑靜態心跳數字去決定,也會運用24小時心電圖及運動心電圖等,檢查患者心跳能否適時調整快慢、有否於靜止時出現長期過慢,甚至停頓等情況。
此外,醫生會了解求診者有否出現長期手腳冰冷、運動量比以往下降、容易氣喘、毫無先兆下倒地、暈倒等相關病徵,同時亦要排除其他可預防或改善的情況,如藥物、喝酒、內分泌系統失調等,從而決定求診者有否患上心跳過慢。
心臟起搏器治心跳過慢 可按用家需要調節起搏界線
心跳過慢一般因心臟傳導系統老化而引起,一旦患上,患者可考慮透過安裝心臟起搏器,令心跳重回正常。何國棟醫生指,心臟起搏器的主要功能為探測及治療,它會無間斷為患者監測心跳,如患者心跳水平低於預設界線,就會發出電流刺激心臟,協助患者維持正常心跳。
他又指現時的起搏器可分析患者身體的活動波幅,推斷患者當刻的運動量,從而調節支援心跳的幅度,令患者更有效重過正常生活和進行適量運動;另一重大進步是支援磁力共振相容模式,讓患者可在不影響起搏器的運作下,接受磁力共振掃描檢查。
無導線微型起搏器大小僅如一粒藥丸
{{hket:inline-image name="22PlusDr5.png"}}{{/hket:inline-image}}
▲導線微型起搏器的大小,如一粒藥丸。
心臟起搏器主要有傳統導線型與微型兩種。傳統心臟起搏器包括節律產生器 (Pulse generator)及電極導線。安裝時,醫生會在患者左邊鎖骨下的皮膚打開一個約2至3吋的傷口,再透過穿刺鎖骨下靜脈,將導線連接到心臟內,並將節律產生器置於皮下,電量可使用約12至14年。
而微型起搏器則毋需導線,其大小如一粒藥丸,安裝方法是透過微創導管方式,從患者大腿的股靜脈,再經過下腔靜脈,將起搏器放在患者右心室內。雖然其體積比較小,電量亦可用上至少8年;如有需要,患者可接受第2次手術,再放置另一顆微型起搏器於心臟內。
自理能力差、熱愛運動者 較適合無導線微型起搏器
何國棟醫生表示,無導線微型起搏器對患者的創傷較小,大大減少傷口出血、發炎的機會,亦可避免傳統起搏器的導線移位、折斷等問題,因此比較適合自理能力較差、擔心術後傷口有感染風險的長者,又或喜歡具撞擊性運動的年輕患者。
近九旬伯伯患心跳過慢 裝微型起搏器後自在活動
{{hket:inline-image name="22PlusDr6.png"}}{{/hket:inline-image}}
▲心跳過慢可引致突然休克數秒倒地。
何國棟醫生表示,一名86歲伯伯在家中曾多次暈倒,起初以為只是血壓飄忽引致。經詳細檢查後,發現伯伯有心臟衰竭的病徵,包括腳腫、氣喘,更曾試過心臟停頓達5秒,最後確診患有心跳過慢。
考慮到伯伯自理能力較弱,需由他人照料,安裝傳統起搏器的傷口較大難以照護,何國棟醫生建議他安裝微型起搏器。伯伯完成安裝手術後,翌日已可出院,之後無出血或發炎等併發症。現時伯伯已可自在活動,未再有突然暈倒,活動能力亦大有改善,只需4個月至半年覆診一次。
傳統與微型各有千秋 醫生會按患者需要決定
▲傳統與微型起搏器各有千秋,醫生會按照患者情況選擇。
傳統導線型與微型起搏器各有千秋,醫生會按照患者的病情、生活要求及情況選擇。何國棟醫生提醒,如安裝傳統安搏器,除了要注意傷口護理,亦要留意導線需時約2至3個月才能緊繫在心臟內,期間患者應避免左手有太大幅度活動,例如別做「甩手操」、搬重物或舉手過高等;至於微型起搏器,如果患者的導入血管路徑有問題,譬如血管較狹窄彎曲、曾接受下腔靜脈支架手術等,或不適合安裝,詳情請向主診醫生查詢。
心臟科專科何國棟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