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香港人道年獎得主】應用國際救援經驗助居民抗疫 發揮人道精神

發佈時間: 2023/01/17

超過一千天的疫情,城內愁雲慘霧,第五波疫情更一度令香港醫療系統崩潰,令大家感到徬徨無助。「香港人道年獎2022」得獎者梁順華女士運用自身醫護知識,以及豐富的境外救援工作經驗,幫助偏遠地區居民防疫,對抗世紀疫症。香港紅十字會自2007年起設立「香港人道年獎」,已表揚超過80位與梁女士一樣以實際行動體現人道精神。

來自父親的助人信念
順華在大澳成長,爸爸是農民,卻樂於照顧貧苦大眾,「我自小跟著爸爸,每逢冬天便帶上棉胎、衣物、糧油食米等物資,走訪分流、沙螺灣等偏遠村落,我還記得村民很激動,滿心歡喜,除了得到物資,更因為有人探訪關心他們,那份快樂,深深印在我腦海。」爸爸以身作則令她明白施比受更為有福的道理。

{{hket:inline-image name="202.jpg"}}{{/hket:inline-image}}

串連地區服務及國際救援經驗
「成為護士後,更容易踏足世界。」順華一邊工作一邊進修,擴闊自己的眼界。曾經於私家醫院、老人院工作,現時於長洲醫院工作,讓她吸收到各種知識和經驗。長洲醫院設備不及市區完善,如因人手不足需兼顧打石膏的工作,這些都成為她的海外救援技能。

順華繼承了父親的助人精神,在工餘時間參與不少義務工作。2008年加入香港紅十字會成為境外志願人道工作義工後,隨隊到四川省支援512汶川地震賑災工作,在當地的流動診所服務。及後她先後到訪青海、津巴布韋及尼泊爾等地參與境外賑災工作,「為甚麼會參與境外賑災工作?因為當地醫療設施遭受破壞,缺乏醫護人員,我有能力便盡力協助。」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她亦關注受災人士的情緒需要,特別熱衷於到偏遠的村落進行外展工作。「我們帶著藥物和物資走訪偏遠的村莊,近距離為有需要的人送上關懷,我希望他們不論身在何方,亦能感受到來自遠方的溫暖。」順華亦以義工身份參與去年香港紅十字會因應疫情設立「抗疫同行熱線」,為受疫情影響的人提供抗疫資訊,亦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物資、心理支援或專業健康諮詢服務。

{{hket:inline-image name="P1000707.JPG"}}{{/hket:inline-image}}

{{hket:inline-image name="2015.jpg"}}{{/hket:inline-image}}

{{hket:inline-image name="choler.jpg"}}{{/hket:inline-image}}

打破疫情恐懼 助居民自救
大澳人口不多,平日一間診所已足夠應付居民需要,但去年第五波疫情下,醫療需求大增,物資短缺,連救護用車輛亦調配到區外支援,大澳猶如被遺忘一樣。順華記得第一個求助個案是一對確診的八十歲夫婦,因為兒子在區外確診不能到訪,兩老只能無助地隔離於家中,婆婆更不慎跌倒受傷。於是順華利用工餘時間,換上全套防護裝備上門支援他們,直至他們康復為止。

順華把護士工作及香港紅十字會的賑災任務中累積的統籌和應變經驗,回饋到自己居住的社區,「當時如同死城一樣,缺乏物資和正確的防疫知識,沒有人敢出門,於是我便開始支援大澳居民。」順華主動組織義工隊幫助大澳區內的居民,派發物資及宣傳防疫資訊,如正確佩戴口罩方式、家居隔離資訊、使用快速測試工具等,又安排年輕人聯繫和探訪行動不便的街坊,務求令所有居民得到支援。經過多次探訪,居民願意主動分享疫情感受,向他們轉介有需要人士,重建社區的互助精神。「有時他們只需要一些專業意見和關心,我們一句關心的說話能夠撫平他們內心的不安。」

{{hket:inline-image name="700W.jpg"}}{{/hket:inline-image}}

獲頒香港人道年獎 傳承人道精神
人道精神對順華來說就是坐言起行,關心面對困苦的人,陪伴他們渡過難關。順華十分感謝她的同事令她可以全心全意地參與人道工作,「香港紅十字會的緊急救援任務都是突發的,只有兩三天時間準備,但醫院已分配工作,全賴同事互相幫忙協調,我才能參與任務。」被她的人道精神感染,有同事後來亦加入了香港紅十字會醫療健康緊急應變組,準備投身海外救援工作。順華希望透過「香港人道年獎」與其他得獎者一同宣揚人道精神,令更多人參與人道工作,她認為只要我們願意用心去感受和支持,就可以為身處困苦中的人帶來曙光。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