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情緒健康|兒童負面情緒多源於學業與家長態度 7成人冀父母聆聽感受

發佈時間: 2023/01/15

疫情下兒童要不斷適應學習模式變動,有研究指出,香港15歲以下兒童自殺率創新高,情況不容忽視。女青在去年6月至8月,以問卷訪問1,362對家長及其6至13歲子女,結果發現,兒童的負面情緒主要跟學業及家長態度有關,最多57%指源自考試測驗壓力,其次為家長責罵,佔46%。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75c8bb6-34eb-4dbb-8914-985699dd26c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d4a215-a564-49fa-9ec6-e6571ad318f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73c5fb3-d7df-4a00-8293-60414697bdf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f5baea4c-854a-4dfe-a7cb-38cb4bf9ad77.jpg"}}{{/hket:inline-image}}

該會助理研究主任藍朗稱,調查亦顯示,即使家長表示較多用正面方法疏導子女情緒,但並非所有子女都接收到善意,例如93%家長稱有聆聽子女感受,惟僅55%子女認同,差異率高達38%。 

他又稱,類似情況同樣發生於父母處理子女情緒時的說話上,例如87%父母認為有跟子女說「你話畀我聽咩事」以作安慰,但僅49%子女認同,反而若父母用負面說話教訓他們,則牢牢記着。 

藍說,逾半家長認為批評及教訓有效解決子女情緒問題,事實上只會讓子女情緒更負面,59%人指感傷心,49%失落、46%憤怒及36%不甘心,若家長常用負面說話,其子女亦更常易怒、緊張等,近3成人即使傷心或委屈也不與人傾訴。逾7成兒童坦言,最希望父母能夠聆聽他們感受。

該會總主任(青年及社區服務)郭義聰指,家長破口大罵會讓兒童誤解不再被愛,而即使家長正面處理孩子情緒,也多採用說教形式,不斷重複理論,令子女難感到被關心。 

他建議,家長「先聆聽,後教育」,不要急於問子女難過原因,宜接納負面情緒、以同理心安撫、陪伴並多擁抱,讓他們感到被接納,再鼓勵其表達感受。 

小雪媽媽(化名)稱,女兒讀2年級時溫習極不專心,由朝早拖至黃昏也未背乘數表,故曾罵她:「再咁落去,你連乞丐都無得做!」。 

女兒事後欠自信、頭耷耷,即使訴說傷心事也面帶笑容,令小雪媽媽驚覺女兒有情緒問題且一直惦記被罵。故調節期望並承諾不再出言侮辱,甚至每日跟女兒擁抱和練游泳,令她重拾自信和快樂。 

8歲童常被父母訓斥壓力過大 , 無意識眨眼聳肩近一年揭患抽動症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梁薾心
責任編輯:蔡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