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最擔心子女吃得不夠飽,台灣一位媽媽日前在網上討論區分享,指1歲兒子不愛喝奶,在4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吃副食品,惟直至11個月大開始就不愛吃飯,生長線經常低於3%。直至近日,媽媽發現兒子只有看著電視時,就能夠乖乖吃飯,使她陷入兩難境況。她在擔心兒子的身高體重的同時,又不想他養成「電視撈飯」的壞習慣,因而求問網民:「想問問大家會怎麼選擇?」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玫瑰痤瘡能否「斷尾」? 中醫分享3大治療方法紓緩病情
{{hket:ul-video id="7276"}}{{/hket:ul-video}}
該名媽媽日前在網上討論區「批踢踢實業坊」發文,指兒子現時1歲1個月大,一直都不愛喝奶,在4個月開始嘗試副食品時感覺他很喜歡,每次都可以很快就吃完,約10個月開始就可以吃乾飯。但維持至11個月大,兒子就變得不愛吃飯,經常吃幾口後就大哭不要。原本媽媽亦不打算強迫兒子吃東西,未料在1歲打預防針時生長線低於3%以下,被醫生要求要多吃蛋白質的食物。
可是,媽媽表示從11個月大開始就很難餵兒子吃飯,坦言餵得很心煩,
「他吃幾口就大哭不要,已經放棄手指食物(原本食慾好手指食物可以清盤到現在可以完全不吃),只要是蛋白質類的魚肉蛋豆腐等送進嘴巴全部直接吐掉。」
直至最近,媽媽發現兒子一邊看電視,可以一邊默默地把食物吃完。她坦言很不喜歡「吃飯配電視」的育兒方式,惟目前只有這個方法才能讓他吃食物吃光。對此,醫生沒有給任何建議,不過媽媽表示自己陷入兩難境況,故向網民詢問意見,
「一方面我很擔心他的身高體重,另一方面我又很不想養成他吃飯配電視的習慣,想問問大家會怎麼選擇?還是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可以嘗試?先謝謝大家意見了!」
帖文一出,不少家長都建議不要依賴「電視配飯」這一招,認為媽媽可以從改變烹調方式開始︰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21223-WA002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21223-WA003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21223-WA0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21223-WA002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21223-WA002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21223-WA002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21223-WA002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IMG-20221223-WA0029.jpg"}}{{/hket:inline-image}}
媽媽事後亦有回應網民留言,指自己有從烹調方法上著手改善,例如有加鹽和醬油調味;亦嘗試過給餃子、麵類等,但兒子都不吃。她直言為了討好兒子吃飯,兩夫婦都施盡渾身解數,唱歌、跳舞、聊天和玩玩具等都試過,可是兒子仍然是不領情。
自從知道吃飯配電視對兒子有用,雖然知道壞習慣難以改掉,但她直言,「自從身高體重掉到1%之後,這想法開始動搖,實在是快走投無路。」不過,她表示會繼續嘗試其他調味、市售粥或燉飯等方式,引起孩子的食慾。
小朋友經常不願進食點算?
留意食飯時間
據本港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資料顯示,如果孩子吃得少,或經常不願進食,應先留意吃飯的時間是否不恰當,如孩子太累、剛睡醒或正在玩耍的時間。要讓胃口小的孩子吃得好,家長要先重「質」,揀選營養豐富的,那麼他吃的每一小口也供應各種營養素,所以要避免高脂、高糖的零食,或加糖飲品。
嘗試不同烹調方法 留意飯量
要減少出現拒食的情況,每天要定時吃早、午、晚三餐正餐和大約2至3次茶點,每一餐要相隔2至3個小時,因為吃得太頻密會影響他們的胃口。食物方面要多些變化,嘗試用不同的烹調方法,菜式的外觀要吸引些;一次過給孩子過多分量的飯會對其造成壓力。所以盛飯給孩子時,先盛少量,吃不夠才加添。
父母勿表現過分緊張
讓孩子與家人一起吃飯時,讓他自行進食,也可增加他吃飯的興趣。但如果父母表現得過分緊張,孩子也會感到壓力,這會減少他們的食量。所以,吃飯時氣氛要平靜和輕鬆;進食時多正面地評論食物,如食物的顏色和味道等,亦多以話語稱讚他。
參與準備過程 訂立用餐時間
孩子一般能在20分鐘便吃完一餐。所以,父母可以訂立每餐30分鐘的規矩;過了30分鐘便要收起碗筷,而不給任何批評。父母也可以安排孩子,與一些吃正餐吃得好的小朋友一起進食;如果孩子年紀較大,可以帶他一起購買食物和讓他參與準備食物的過程,如擺放餐具和清洗蔬菜,這樣也可能增加他進食的意欲。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潘迦晴
-
阿MO進度丨墮屏意外近3年阿Mo首次公開近照可見人工造口傷痕 So Ching轉發留9字感言 |
|
-
名人健康| TVB前金牌監製梅小青患子宮腫瘤 做全子宮切除手術最新健康狀況曝光 |
|
-
名人健康丨曾與張學友齊名 61歲實力派唱將嚴重發福疑貪吃致胖 |
|
-
-
長期肌肉疲勞兼筋骨痠痛?用錯方法對付痛症隨時愈止愈痛!即學低風險、高回報止痛對策! |
|
-
網絡熱話︱施心外壓救昏厥女途人 反被網民指「胸襲」 好心男無奈揭真相【附心肺復甦法救人流程】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阿MO進度丨墮屏意外近3年阿Mo首次公開近照可見人工造口傷痕 So Ching轉發留9字感言
|
-
名人健康| TVB前金牌監製梅小青患子宮腫瘤 做全子宮切除手術最新健康狀況曝光
|
-
名人健康丨曾與張學友齊名 61歲實力派唱將嚴重發福疑貪吃致胖
|
-
長期肌肉疲勞兼筋骨痠痛?用錯方法對付痛症隨時愈止愈痛!即學低風險、高回報止痛對策!
|
-
網絡熱話︱施心外壓救昏厥女途人 反被網民指「胸襲」 好心男無奈揭真相【附心肺復甦法救人流程】
|
-
泰山患癌︱泰山驚爆確診前列腺癌四期 癌細胞擴散至頭骨尾龍骨 抗癌半年病情受控
|
-
郭靄筠丨18歲少女郭靄筠失蹤逾9日 遺體於獅子山尋獲
|
-
基孔肯雅熱丨 佛山1873人確診「基孔肯雅熱」 無特效藥嚴重恐致腦膜炎拆解大爆發風險+3類高危者
|
兒童成長︳1歲兒不願食飯 狂哭即吐生長線低 新手媽陷兩難︰唔想電視撈飯︳拆解6招改善
兒童成長︳1歲兒不願食飯 狂哭即吐生長線低 新手媽陷兩難︰唔想電視撈飯︳拆解6招改善
家長最擔心子女吃得不夠飽,台灣一位媽媽日前在網上討論區分享,指1歲兒子不愛喝奶,在4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吃副食品,惟直至11個月大開始就不愛吃飯,生長線經常低於3%。直至近日,媽媽發現兒子只有看著電視時,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428159%2F%E5%85%92%E7%AB%A5%E6%88%90%E9%95%B7%EF%B8%B31%E6%AD%B2%E5%85%92%E4%B8%8D%E9%A1%98%E9%A3%9F%E9%A3%AF%E3%80%80%E7%8B%82%E5%93%AD%E5%8D%B3%E5%90%90%E7%94%9F%E9%95%B7%E7%B7%9A%E4%BD%8E%E3%80%80%E6%96%B0%E6%89%8B%E5%AA%BD%E9%99%B7%E5%85%A9%E9%9B%A3%EF%B8%B0%E5%94%94%E6%83%B3%E9%9B%BB%E8%A6%96%E6%92%88%E9%A3%AF%EF%B8%B3%E6%8B%86%E8%A7%A36%E6%8B%9B%E6%94%B9%E5%96%84
https://skypost.hk/article/3428159/兒童成長-1歲兒不願食飯-狂哭即吐生長線低-新手媽陷兩難-唔想電視撈飯-拆解6招改善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25000/3428159/og1_1024.jpe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425000/3428159/
健康
飲食與運動
503
3428159
514
514003001
健康 飲食與運動
食用安全,家居,蛋白質,家庭教育,兒童健康
健康醫療,健康養生,食用安全,地產,家居,實體詞,營養素,蛋白質,親子,育兒心得,家庭教育,健康醫療,健康問題,兒童健康
健康,家居
食物 孩子 兒子 媽媽 方法 網民 電視 方式 討論區 晴報 家長 時間 建議 父母 醫生 境況 新聞 資訊 自家 節目 正餐 身高 實業 食慾 玫瑰 痤瘡 碗筷 批評 兩難 生長線
2022-12-31
兒童成長-1歲兒不願食飯-狂哭即吐生長線低-新手媽陷兩難-唔想電視撈飯-拆解6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