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貓奴注意︳5歲小孩突高燒不退 醫生憑手背2條線揭真正病因︳附防感染貼士

發佈時間: 2022/12/21

小孩突然發燒,可能與家中寵物有關?有台灣兒科醫生最近在節目上分享一宗案例,一名約5歲的小朋友高燒不退,惟沒有其他病徵。3日後複診發現他出現淋巴結腫脹,醫生再查看手背,發現有2條直直的紋路,才得知小朋友因感染韓瑟勒巴通氏菌而患上「貓抓病」(Catscratch disease)。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女友家人反對下分手 腦癌擊沉機師夢 90後港男「轉跑道」:認清真正夢想

{{hket:ul-video id="7221"}}{{/hket:ul-video}}

台灣兒科醫生陳木榮最近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一宗案例,一名就讀幼稚園高班的小朋友因為發燒不退而前來求醫,惟他除了發燒外並無其他病徵,「喉嚨沒問題,也沒有咳嗽流鼻水、吐、拉肚子」。陳醫生建議可再觀察2至3日,如持續高燒不適再服用退燒藥。

如是者3日後複診時,醫生就發現小朋友除了發燒外,身上多處淋巴結出現腫脹;而且手背「紅紅的,腫腫的」,更有2條直直的紋路。經追問下才發現原來是家中「喵星人」惹的禍,因小朋友從小到大與貓貓感情很好,更會交換口水,「吃東西他吃一口、貓再吃兩口,還可以拿回來吃。」

陳醫生續指,孩子的母親表示手背上的紋路其實是被貓抓到。陳醫生就解釋小朋友被抓傷後,細菌入侵造成淋巴結腫脹、疲勞及發燒。他提醒如小朋友活動力正常,其實過幾天會自行退燒痊癒;若情況不穩定可服用少量抗生素,會比較安全。陳醫生最後提醒,家長應避免小朋友與寵物交換食物,因有機會將寄生蟲吞下肚;而如小朋友曾被貓抓傷,求診時也要向醫生說明情況。

5大防感染貼士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黃天祐曾表示,貓抓病由韓瑟勒巴通氏菌所致,當人體皮膚被貓抓傷、咬傷或舔到傷口,或被貓身上的跳蚤叮咬,細菌可藉此侵入人體致病。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805HOG10A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805HOG10A2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805HOG10A3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805HOG10A4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805HOG10A5_600.jpg"}}{{/hket:inline-image}}

黃天祐指出,大部分貓抓病患者的症狀輕微,被貓抓傷或咬傷3至10日後出水泡、丘疹或膿瘡,可維持數天到數月不等,之後會慢慢康復,期間或有淋巴結腫大,如被抓傷手部,接收上肢淋巴的淋巴結、即頸部鎖骨或腋下會腫痛。

由於貓抓病病發時距離受傷或已有一段時間,醫生需檢查患者身上是否有癒合傷口,並經化驗確定病因,從而處方針對性抗生素。黃天祐憶述,曾有20多歲男子發燒,腋下淋巴結脹痛,起初一度以為是皮膚發炎,詢問病人後得悉其家中養貓,而患者曾被貓咬傷手,經檢查後確診是貓抓病,病人服用醫生處方藥後才漸漸退燒。

注意衛生免感染弓形蟲

另一個「主子」可能帶有的致病原為弓形蟲,屬於其中一種寄生蟲,貓隻感染2周後會經腸臟排出,並在1至5天後變得具傳播性,人類若進食受污染的水或食物,又或處理貓隻糞便時未戴手套及洗手,便有機會感染。

黃稱,一生人只會感染一次弓形蟲,如免疫力好可以無症狀,偶有疲累或肌肉痛,若免疫力差或有較嚴重症狀,如發燒甚至引起腦炎而死亡。弓形蟲亦能以不活化狀態藏於人體,待患者免疫力下降時便引發病症,若婦女懷孕期間首次染上弓形蟲,有40%機會傳給胎兒,有機會影響嬰兒視力、智力甚至導致腦癇症。

黃又說,曾有中年男子求診,其右眼視野收窄,導致他經常撞到物件,入院時一度懷疑患有腫瘤,抽樣化驗後確診感染弓形蟲,詢問病人後得悉他曾養貓,同時發現他帶有愛滋病病毒,或因此令免疫力下降。黃天祐指,若要避免受感染,提醒飼主要做好個人及貓隻衛生,包括每日清潔其糞便,清潔前後亦應戴手套及清潔雙手,孕婦及免疫力差的人士應避免處理貓隻糞便。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陳潔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