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醫療室︳50歲好爸爸長期疲倦 面色蒼白揭患大腸癌 醫生提3大警號:留意大便習慣改變

發佈時間: 2022/12/18

大腸癌在本港屬於最常見癌症之一,當中以男性患者居多,由於初期病徵難以察覺,因此容易忽略錯過黃金治療時間。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房嘉略接受《晴報》訪問時分享病例,一名男患者因家族有人患大腸癌,諱疾忌醫下不敢去做身體檢查;結果後來因頻頻疲倦及面色差,接受身體檢查後發現直腸內有不正常組織增生,經化驗後證實是大腸癌。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麵包當早餐易墜高脂高鈉陷阱 營養師拆解潛在風險4類人小心

{{hket:ul-video id="7219"}}{{/hket:ul-video}}

房嘉略醫生指,該名50歲男患者與太太育有1子1女,其父親在50幾歲時曾患上大腸癌;即使本身有家族病史,知道自己屬於高危一族,但由於沒有任何不適徵狀,忙於照顧家庭,加上諱疾忌醫便未有定期做身體檢查。

直至最近半年,男患者長期出現疲勞感,向家庭醫生求醫時,醫生發現男患者面色蒼白,擔心有貧血情況,於是替他進行驗血檢查,確認有輕微貧血。同時再進行大便穩血測試,結果呈陽性。及後男患者被轉介至房醫生,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直腸附近內有不正常組織增生,經化驗後證實屬於大腸癌第1期。

由於屬於早期發現,男患者進行全身掃瞄後未有發現癌細胞有擴散跡象。最終,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後,目前已康復,未見有復發跡象。經歷過大病初癒,男患者慨嘆即使「無病徵」亦應盡早接受檢查,及早發現癌變。

初期沒有明顯病徵 留意大便變化

房醫生指,男患者出現貧血及疲倦,可能與大便出血有關,當大便長期出血,就可能會出現以上兩種情況。早期大腸癌算是沒有任何明顯病徵,不過隨著腫瘤開始增長,大腸癌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徵狀,當中最明顯是大便習慣出現改變,他提醒如果情況持續1個月以上,就應盡快求醫檢查︰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4.jpg"}}{{/hket:inline-image}}

大腸癌7大高危因素︰

1. 年過50
2. 男士
3. 家族曾經有人患大腸癌
4. 經常進食醃制、高脂及油膩食物(如紅肉及加工食品)
5. 吸煙或飲酒
6. 缺乏運動
7. 肥胖

房醫生提醒,有家族病史的人比正常人,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高出1.5至2倍幾。因此,高風險人士即使本身沒有任何病徵,他們亦應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避免演變成癌症,

「透過大腸癌篩查,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因為大多數大腸癌是由大腸瘜肉演變而成,當接受大腸鏡發現大腸瘜肉時,可以同時進行切除,即時解除風險。而大腸鏡亦可以了解患者大腸瘜肉數量及尺寸,了解其大腸癌的風險。一旦未有及時求醫,可能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無病無痛應主動接受檢查

房醫生指,正正是大腸癌的初期病徵不明顯,即使「無病無痛」亦應該主動接受檢查,

「目前香港正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鼓勵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接受大便隱血測試,如發現有任何問題,就會進一步進行大腸鏡檢查;至於外國亦建議45歲以上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包括驗大便及大腸鏡等。」

大便隱血測試與照大腸鏡檢查分別

房醫生表示,大便隱血測試與照大腸鏡各有好處,大便隱血測試是非入侵性,檢查較方便,惟測試只限於有否患上大腸癌,較難判斷有沒有瘜肉問題;而後者直接看見腸道有沒有腫瘤或瘜肉問題,同步進行切除瘜肉及抽取組織樣本作化驗。不過檢查前需要戒口、前一晚需喝洗腸劑等。

{{hket:inline-image name="DR.jpg"}}{{/hket:inline-image}}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房嘉略(何家賢攝)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撰文︰潘迦晴

攝影:何家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