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冬日保暖︳暖包貼邊度最暖? 日本專家教4大部位貼暖包效果更佳

發佈時間: 2022/12/15

天寒地凍,不少人都會使用暖包取暖。有港女日前在網上發帖指自己怕凍,近日早上出門前,一定會先在身上貼幾個暖包,而手中再握住一個暖包,遂求問大眾:「大家覺得暖包貼邊度最暖?」對此,有日本專家曾分享只要將暖包貼身上4大部位,就能發揮最強保暖效用。但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提醒,使用保暖產品時要留意3大貼士,就能更安全放心。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慢性病患與長新冠息息相關 宜妥善控制病情

{{hket:ul-video id="7132"}}{{/hket:ul-video}}

該名港女周三(14日)於「香港討論區」發帖,指自己十分怕凍,特別在朝早「凍到唔想起身」,而出門口前更一定會在身上貼幾個暖包,「自己鍾意貼喺個肚到真係好暖,仲有背脊、腳板底!手仲要拎多個暖包。」

事主續指,由於去到下午,暖包就已不太暖,為免夜晚收工時「凍住咁返屋企」,因此都會帶多幾塊出街,待下午時候更換,「阿媽見我出個街返工都要用咁多暖包就係到話我嘥嘢。但女仔本身手腳就容易冰冷,唔用個暖包點得!唔知大家覺得暖包貼邊度最暖?」

手凍用暖包加熱非良策

不少人都習慣用手緊握著暖包保暖,不過家庭醫生陸偉亮接受《晴報》訪問時曾表示,手凍用暖手蛋或暖包並非良策,因冬季體內血液運行是保暖主要途徑,寒冷時手和腳上的微絲血管會自動收縮,以防止熱量散失,故容易感到手腳冰凍屬正常。如手握暖手蛋或暖包,反而會令手腳血管擴張,加速失溫。

4大使用暖包正確部位

要有效禦寒,日本醫學博士福田千晶在其著作《暖活:手腳冰冷隱藏著可怕的危機!》中指出,人體多個穴位可有效令全身變得溫暖,只要將暖包放對位置,便可令保暖效果更佳。她建議可放在以下4個位置: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9.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3.jpeg"}}{{/hket:inline-image}}

皮膚科醫生:小心「低溫燙傷」

一到冬天,不時會有因長時間使用暖包而出現低溫燙傷的個案。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曾表示,「低溫燙傷」通常是指長時間接觸攝氏40度或以上的物品而造成的表皮層燙傷,會出現皮膚乾燥、紅腫、出水泡等情況,「即使比正常體溫稍高,亦有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皮膚科醫生李瑜芬亦曾受訪指出,暖包溫度雖平均僅攝氏50度左右,但長時間與皮膚接觸仍足以造成真皮層受損,導致皮膚發紅、起水泡等情況。她提醒使用電熱毯、暖水袋或暖包一類產品時,熱源不應長時間留在同一位置,亦不應直接與皮膚接觸。

她又提醒,老年人由於血液循環一般較差,加上感覺神經退化,對溫度感覺或較遲鈍,導致皮膚遭燙傷仍不自知,或令傷勢更趨嚴重。她建議長者、有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應更小心使用保暖產品,亦不應使用太高溫熱水洗澡。

使用暖包3大安全貼士

1. 睡覺時避免使用保暖產品

  • 長者的感覺較遲鈍,並受血壓、糖尿病影響,對外界溫度不太敏感;而有傷口或患有濕疹的人士的皮膚保護膜受損,亦較易造成低溫燙傷,因此要盡量避免睡覺時使用保暖產品。

2. 避免暖包直接接觸皮膚

  • 例如用毛巾包住保暖產品,隔住部分熱力,避免直接灼傷皮膚。

3. 保暖產品出現破損應立即停用

  • 暖包裡面的物質具腐蝕性,一旦滲漏可直接灼傷皮膚。若保暖產品出現破損,或發覺皮膚有異常,例如出現痕癢或痛楚等症狀,就應立即停止使用。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