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去水腫助緩減徵狀 降糖藥應對收縮型心臟衰竭

發佈時間: 2022/12/06

心臟具泵血功能,隨著每下搏動,將血液泵到全身器官,讓器官維持正常運作;但若血液進入心室出現障礙,或心臟泵血不足,都可能導致「心臟衰竭」,難以輸送足夠血液及氧份供應身體各個部位。收縮型心臟衰竭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心臟衰竭類別,除了幾類傳統的藥物以外,現時醫生亦可透過新型的SGLT-2抑制劑,改善心臟及腎臟細胞纖維化,從而改善心臟衰竭病情。

心臟科專科胡國樑醫生表示,心臟衰竭可細分為收縮型及舒張型:「收縮型心臟衰竭指患者的心臟無法正常收縮,導致泵血功能出現問題;至於舒張型心臟衰竭則指心臟無法完全放鬆,令血液不能完全注入心室。」常見徵狀包括疲倦、運動量下降、呼吸困難及腎指數上升等,此症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

分類病情 對症下藥
面對不同類型的心臟衰竭,心臟科醫生所安排的治療也不相同,在處方藥前必須準確斷症。胡醫生稱,診斷心臟衰竭主要依靠臨床病徵及病史判斷,配合抽血、X光檢查及心電圖,了解心臟是否出現水腫及發大,並排除肺部病變等問題。若患者確診心臟衰竭,就要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明確將病症分類。

胡醫生指出,現時有四種藥物用於治療收縮型心臟衰竭,包括血管緊張素II受體抑制劑、β 受體斷阻劑、醛固酮受體阻斷劑及SGLT-2抑制劑︰「SGLT-2抑制劑本身治療糖尿病,近年研究證實它有助應對收縮型心臟衰竭,透過小便把過多糖份排出體外,藉著減少水腫情況去改善心臟及腎臟細胞纖維化,從而達致治療效果。」不過,如患者本身腎功能過低,或自身免疫系統較弱的話,未必適合接受這種藥物治療。

至於SGLT-2抑制劑能否用於舒張型心臟衰竭,胡醫生指暫時研究數據正面,惟需要更多數據確立用藥的可行性。

依從醫囑 準時用藥
事實上,心臟衰竭可被視為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必須持續用藥以穩定病情,胡醫生舉例,部份患者發病時可能連洗澡、吹頭等簡單動作也無力,或無法外出,
失去社交與自理能力,對身心健康也帶來重大影響。他鼓勵患者按指示用藥,並要定期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以監察病情進展。

胡醫生說,曾有一位五十多歲的收縮型心臟衰竭患者,因過濾性病毒觸發病情而入院,一度需要插喉。當時,這名患者透過四種藥物一同治療,經歷九個月至一年療程,心臟機能恢復了九成,可惜後來遇著新冠肺炎爆發,他因疫情不敢覆診,又自行停藥,結果出現第二次心臟衰竭。胡醫生勸喻患者,切勿因病情稍有好轉而鬆懈,否則心臟經歷多次衰竭,或令病情更難處理。

*備注:胡國樑醫生提醒,治療心臟衰竭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並按個人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drwukwokleung.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