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粒粒或粉瘤 中醫︰多因濕熱肝氣鬱結 宜戒甜食凍飲奶製品

發佈時間: 2022/11/29

面上粒粒或粉瘤 中醫︰多因濕熱肝氣鬱結 宜戒甜食凍飲奶製品

面上出現突起的暗粒,又無法自行消退,有機會是粉瘤。中醫師表示,粉瘤多因痰濕流注、濕熱或肝氣鬱結所致,而且多與先天因素遺傳有關,患者必須注意飲食,忌凍飲、煎炸、甜食及奶類製品,除了內服中藥外,可以具清熱燥濕、解毒等作用的中草本外敷,消腫散結。

註冊中醫師何慧欣解釋,粉瘤屬於皮膚良性腫瘤,即皮脂腺囊腫,因皮脂腺阻塞,皮脂聚積而成。粉瘤表面光滑,與表皮黏連但可移動,可小如米粒,亦有大如黃豆或雞蛋。粉瘤一般對身體無危害,但會影響外觀,多發性的皮脂腺囊腫,大多與基因和遺傳有關,全身皮膚均有機會發生,尤其以皮膚皮脂腺較多的部位,如下巴、耳後或腋窩等。

她指,粉瘤多因痰濕流注、濕熱或肝氣鬱結所致。粉瘤表面看上去像深層的痤瘡,如不受感染,一般不會紅腫及疼痛,但提醒切忌用手擠壓粉瘤。臨床上的單發性粉瘤,多要以手術去除。

可服清熱解毒中藥 配合外敷

她續說,粉瘤成因是由於脾虛及痰濕引起,而含糖量高的食品,亦會令油脂分泌加劇,影響粉瘤的大小及數量。為免令脾虛問題加劇,應避免吃甜食、凍飲、牛奶及奶類製品。同樣地,進食油份多及脂肪含量高的食品,亦會令皮脂腺分泌增多,加劇皮脂腺腫瘤的問題。

何慧欣表示,中醫治療粉瘤多從「痰」治,臨床上多使用健脾、去濕、化痰、散結的內服藥,從體質調理,祛除水濕代謝的廢物,並可加以配合中藥製成的外用藥,局部使用消腫散結,例如蛇床子可燥濕止癢,以及苦參及黃柏,可清熱燥濕、解毒,對於細菌及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記者︰謝雅寶

美術︰招潤洪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