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用安全︳水果發霉切走照食? 專家拆解2類食物易致癌

發佈時間: 2022/08/02

天氣炎熱又會間中下雨,如果食物存放在濕度高的地方,恐容易滋生霉菌。台灣毒理學專家招名威表示,不要吃腐爛或發霉的食物是基本健康飲食原則,尤其是老人、幼童、孕婦以及免疫力低的人士。另外,他又提醒有兩類食材一旦發霉就要絕對不要吃,因為會產生一級致癌物黃麴毒素,引發肝癌機率很高。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兩餸飯多汁多飯易致肥 營養師教4招食得健康

{{hket:ul-video id="6252"}}{{/hket:ul-video}}

台灣毒理專家招名威早前在社交網站發文,指水果發霉後一定要扔掉,尤其是老人、幼童、孕婦以及免疫力低的人士。由於水果含有的有機酸比例較高,但若在適當的狀況下,保鮮時間就能比蔬菜要長,因為有機酸能減少細菌的繁殖,但如果發霉,無論是任何種顏色的黴菌,都建議馬上扔掉絕不食用,不管是富含豐富維生素的蘋果、橙、青瓜、紅蘿蔔、十字花科蔬菜等,都不要再食用。進食後可能會造成腸胃負擔、腹瀉,長期食用更可能會誘發腸胃疾病。

他又提醒,如果堅果類、粟米類的食材發霉,更需格外的注意,因為可能含有黃麴霉菌,它能產生一級致癌物黃麴毒素。他表示,「只要吃下肚,就一定會累積在肝臟裏,不易排出,只要累積一定的劑量,引發肝癌的機率就超級高。」

不過,他又指大家不需要恐慌,購買當下若觀察堅果或粟米的外在沒有發霉,而堅果的殼是緊閉的,而且保存期沒有超過,應該就是安全可以食用的。

此外,他又提醒如果發現麵包上有黑色、橘黃色或黃色的發霉斑塊,就絕對不能食用。這種黴菌的菌絲較長,容易遍佈整個麵包,即使切掉一部分,肉眼也無法確定這些菌絲是否已經長到麵包其他地方了,因此不能吃,必須扔掉。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科學及安全(榮譽)理學士課程主任方麗影博士曾表示,霉菌的生長會產生代謝產物,即是霉毒素,常見的霉毒素有黃曲霉毒素,其毒性強,被列為致癌物質,曾有研究發現在攝氏100度或150度下加熱90分鐘,分別只能破壞其4成及8成毒素,反映高溫下也未能完全破壞其毒性。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方麗影指,肝臟是人體的排毒系統之一,微量的黃曲霉毒素能被肝臟分解,只要肝臟功能良好和只是攝取小量霉毒素,黃曲霉毒素便能排出體外,不會對身體構成影響。不過,生活作息不健康或壓力過大的人,均會令肝臟代謝功能因過分勞損而減弱,若經常進食含霉菌的食物,會令肝臟負荷倍增,有機會引致肝炎,嚴重者甚至會演變成肝癌。

部分人或不想浪費變壞的食物,切除發霉部分便繼續食用。但方麗影指,肉眼可見的一點霉菌若放置於顯微鏡下觀察,便會看到它是由很多菌絲積聚而成,即使霉菌看來只集中在食物某部分,其他部分看不見霉菌,事實上食物內已含毒素,故不建議進食已發霉的食物。

文章已獲毒理專家招名威授權轉載。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潘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