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西班牙英國現罕病眼鼻流血全身瘀青 可經蜱蟲傳播無藥防治死亡率達30%

發佈時間: 2022/07/27

全球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班牙及英國通報罕見的「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此病由蜱蟲傳播,發病後患者或出現眼鼻流血、全身瘀青的症狀,死亡率達30%,目前沒有疫苗及藥物防治。

同場加映:

醫生好味︳濕疹四季皆可發作絕非不能斷尾 醫生拆解「民間偏方」治療成效

{{hket:ul-video id="6190"}}{{/hket:ul-video}}

綜合外媒報道,西班牙及英國接連通報罕見的「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病例。西班牙一名中年男性出現高燒及眼睛出血症狀,先進入卡斯提亞─萊昂(Castile and León)的醫院接受治療,之後再被救護直升機送往他處接受治療。與此同時,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也證實,當地一名女子於今年3月染疫。

翻查世界衛生組織資料,今年1月至5月22日為止,伊拉克共有212宗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例,其中115宗(54%)為疑似病例,97宗(46%)經實驗室確診;在27人死亡病例中,有14宗為疑似病例,13宗為確定病例。2022年5個月報告的病例,遠高於2021年報告的病例總數。不過英國首席醫療顧問Dr Susan Hopkins堅稱,這種疾病不容易人際傳播,且對公眾構成的整體風險非常低。她指出,英國衛生安全局及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已針對輸入性傳染病建立完善健全的感染控制程序,相關規定都將被嚴格遵守。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死亡率約為30%

綜合世衛及本港衞生署資料,「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是一種急性病毒傳染病,人類大多因被帶有該病毒的蜱(tick)叮咬而受感染。此病流行於北緯50度線以南的國家流行,當中包括非洲、巴爾幹半島、中東和亞洲國家,歐洲病例極少,先前僅在西班牙及土耳其出現少量個案。此前,英國本土蜱蟲從未檢驗出病毒,該國至今僅有3例。

潛伏期是被蜱叮咬後約1至3日,患者會現關節疼痛、黃疸、胃痛、頭痛、嘔吐及眼睛出血等症狀。隨著病況發展,也可能惡化為嚴重流鼻血、大範圍且嚴重的瘀傷。大多數個案有肝炎的跡象,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出現急性腎臟衰竭,肝功能衰竭或肺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約為30%,且可能在發病2周內不治。

目前暫時沒有安全有效並可廣泛供人類使用的疫苗。因此,專家建議前往上述農村或森林地區之旅遊人士,應採取類似預防蚊子叮咬措施的方法以避免被蜱叮咬,及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減低感染此病的風險。

5招避免蜱蟲叮咬

據本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資料所示,蜱蟲在各個發育階段都要吸血才能夠成長,而牠們吸血前的身體大小由2毫米至12毫米不等。蜱蟲可以透過吸血傳播病毒,例如巴貝西蟲病、萊姆病、寇熱及斑疹熱等,而人類的傷口或眼睛接觸到可傳播疾病的蜱蟲屍體或蜱類,都可能受到感染。如果要避免被蜱蟲叮咬,可以留意以下5大預防措施︰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曾替蜱蟲病死者淨身穿衣 疑經血液傳播3人感染亡

蜱蟲可以傳播多種疾病。河南信陽市一名長者早前因「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俗稱「蜱蟲病」)去世後,有3名同村村民為他淨身穿壽衣,卻於一個月內同樣相繼因蜱蟲病過身;另有一名親戚因曾到醫院探望時有過身體接觸,亦被傳染蜱蟲病留院治療。

曾有內媒報道,蜱蟲病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山東、安徽、遼寧等省份,河南信陽地區是高發區。發病時間呈明顯季節性趨勢,多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10月。被蜱蟲叮咬後,最短在2至3日後發病,通常潛伏期約1至2周。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燒、血小板減少、白血球減少及多器官功能損害。輕症患者多可自癒,重症患者常表現為多重器官功能障礙,甚至衰竭。南京鼓樓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吳衛華表示,這種病的病死率達12.7%至32.6%,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也無特效藥。部分老年患者、治療不及的患者到院後往往病情偏重,預後較差。此外,日本、南韓等地亦曾出現蜱蟲病病例。

被蜱叮咬正確做法

福州市疾控中心提醒,萬一發現有蜱已叮咬,甚至鑽入皮膚,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更不能在被咬時用水沖。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燒、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如在野外,則可用點燃的香煙(或香)慢慢地烤蜱蟲的身體,多數情況下,鑽入皮膚的蜱蟲就會鑽出皮膚,然後再消毒傷口。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燒等疑似症狀或體徵,應當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情況。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陳樂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