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內銀股的兩個計時炸彈

發佈時間: 2022/07/22

內銀股的兩個計時炸彈

上日提到,內地個別城市的房產項目出現爛尾情況,多個省市的業主發起集體斷供,令內房、內銀和內險這幾個難兄難弟板塊,股價又再受壓。

我的姊妹Sara手上持有幾隻大型內銀股,她看到新聞之後就WhatsApp我,問我應該如何處理這些持股。

「我記得,妳主要持有4大內銀,即工行(01398)、建行(00939)、中行(03988)和農行(01288),而初步看來,今次集體斷供事件,對大型內銀的影響相對有限呢!」

「是的,我其實很保守,所以,買股票都是以穩陣股為主。但今時今日,即使持有大型內銀股,都已經不像從前那樣安心了,因為無論內地經濟出現甚麼問題,好像總會扯到內銀的。我是不是要檢討一下我的組合呢?」Sara有感而發。

「完全明白妳的心情,但妳當初買這幾隻大型內銀的目的是想怎樣?」

表現與內地經濟掛鈎

「其實,我最初是沒有任何想法的,只覺得這些超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很穩陣。即使她們有事,阿爺也不會置諸不理,所以我前前後後都買了不少呢!我買的目的當然是想賺錢,但結果,過去10多年,大部分都仍低於我的買入價,唯一慶幸就是有息收,而且息率不俗。」

「明白,即是最終妳是想收息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認為妳仍然可以持有,問題只是妳是否過度集中於某一板塊,又或者某一隻股票而已!」

「我想問問,到底內銀股發生甚麼事?除了十幾年前有過一段風光日子之後,近年都一直積弱。」

「我嘗試解開妳的謎團。但我想先問妳,妳聽過銀行是百業之母的說法嗎?」

「聽過!因為銀行的主要業務是向企業貸款,支持她們發展,所以就有百業之母的稱號。」

「全對。所以,如果一個地方的經濟飛躍發展,銀行業必定受惠,過去香港的情況如是,內地的情況也如是。十多年前內地經濟仍然高增長時,內銀的經營當然也很順利。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生意不再易做時,問題就來了。更重要的是,銀行業的經營模式是借錢出去,然後等客人慢慢還錢(保險業的經營模式是收了客人的保費,有索償才賠錢出去)。如果客人不還錢,就會出現爛帳。銀行在貸款過程中只是賺幾個巴仙的息差,但如果一筆巨額貸款出現問題,銀行在其他貸款中所賺的,也可能不夠這一鋪的虧損。所以,銀行業絕對是高風險行業。」

「嗯,說得有道理。」

「具體來說,近年內銀股積弱,主要是投資者擔心內銀的資產質素,其中有兩個計時炸彈,其一是內房債,另一個就是地方債(地方政府的貸款),今次的爛尾樓斷供風波可算是其中一個投資者擔心的炸彈呢!」

受內房債地方債困擾

「明白,但銀行應該不會盲目貸款給房地產發展商吧?」

「早年外資最擔心內銀的問題是所謂政策性貸款,即是銀行借錢出去不是基於客人的償債能力,而只是滿足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政策需要,因此這些貸款的風險會很高。但自從內銀陸續來港上市,其實問題已經逐步改善。但整體來說,我剛才提到的內房債和地方債始終未完全解決。」

「嗯,聽完妳的解說,我反而更擔心呢!」

「其實,正如我一開始時所說,如果是4大內銀,問題應該不大的,其他2、3綫的內銀我就不敢說了。」

「明白,不如妳替我看看我的組合吧!」

「嗯,好的!」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