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習慣看電視直至自然入睡,不過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光線會影響睡眠習慣和質素,如晚上睡覺時房內有光線,例如開著電視機,會增加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長期病的風險;且在越光的環境下入睡,風險越高,建議大家盡量減少睡眠期間的光源。
同場加映:
管家王丨難耐老人院生離死別 轉行任陪月學做「開明奶奶」
午間睡眠︳午間休息片刻仍感疲倦?3點後忌午睡專家教4招恢復精神︳附6款助眠晚餐食物,詳情即睇:【下一頁】
綜合外媒報道,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醫學院進行研究調查,參與人士包括552名年齡介乎63至84歲男女,讓他們佩戴一款類似手錶的小型活動記錄儀,以測量他們的睡眠周期、平均活動量和光照度,並將光量與他們在24小時內的睡眠和活動進行比較,以了解光線對他們的健康和睡眠習慣的影響,以及疾病與夜間光照相關的頻率是否存在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當人們晚上睡覺時,房內有微弱的光線,例如開著電視機,或會令人在日間產生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甚至有機會導致早逝。有當地家庭醫生指出,胰島素阻抗即肌肉、脂肪和肝臟細胞對胰島素沒有適當反應,與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有關。
越光越易患糖尿病、高血壓
調查發現,逾53%參與者入睡時房間裡會有光線,而在有環境光線下入睡的參與者中,有17.8%患有糖尿病,相反在無光環境下入睡的參與者則只有9.8%;與此同時,前者有40.7%屬肥胖,後者則只有26.7%。研究進一步分析指出,晚上在越光的環境下入睡,越容易患上糖尿病、肥胖症和高血壓等疾病。
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睡眠醫學主任、首席研究員Phyllis Zee指,研究結果反映在光源下入睡衍生的健康問題,而且在越光的環境下入睡,越容易有「晚睡晚起」習慣,
「晚睡者常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而在睡眠期間暴露在任何光線,也令年長人士有較高風險患上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壓等,因此應盡量避免睡眠期間有光線。」
降低夜間光線水平6大方法
研究亦發現只有不到一半參與者,每晚在完全漆黑的房間裡睡眠時間超過5小時。Phyllis指出,要降低夜間光線水平有幾種方法,包括將床鋪設於遠離窗戶的位置,或使用遮光窗簾;不要在睡房裡為手提電腦和手機充電,因藍光會影響褪黑激素擾亂睡眠;如無法消除光源,可使用眼罩保護眼睛。
Phyllis又提醒,晚上起床時不應馬上開燈,如必須開燈,應把光線調校至最弱,並待一段時間後再校光。她又指因健康問題或受藥物副作用影響,不少長者經常要在晚上起床去洗手間,關燈或有跌倒危險,故建議使用較近地面的夜燈,並選擇琥珀色或紅色,因與藍光等較短波長的光線相比,這些光譜具有更長的波長,對人們生理時鐘影響較低。
↓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
- {{hket:inline-image name="C3r.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4t.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4t4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4tfr.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hr.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r.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Oth.jpg"}}{{/hket:inline-image}}
智能手機也對睡眠質素及健康有影響,2019年一項研究發現,36%青少年和26%成年人會在夜間醒來檢查手機最少一次。有睡眠專家建議應在睡前最少3小時放下手機,因為即使室外漆黑,但屏幕上發出的藍光,也會讓大腦誤以為是白天。
電子奶嘴︳日本研究:1歲B接觸電子屏幕越長,3歲患自閉風險恐增,專家籲2歲以下勿用電子產品,詳情即睇:【下一頁】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蘇麗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