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更是第3號癌症殺手,婦女或會定期自我檢查,但摸到腫塊亦有不同成因。有醫生指出,有7成乳房腫瘤屬良性,但部分有機會增癌症風險,若配合造影及抽針活檢有助準確診斷,即使不幸確診乳癌,現時微創技術已可同時切除腫瘤及重建乳房,助術後維持生活質素。
乳房有腫塊及脹痛,市民或擔心是患癌徵兆。外科專科醫生江慧中指,硬塊痛可由荷爾蒙或咖啡因引起,大部分惡性腫瘤其實不會引起痛楚;在20至50歲婦女中,有7成乳房腫瘤都屬良性,惟50歲以後患癌風險高,一旦有腫瘤就要盡快求診。
乳癌的高危因素↓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615OG-G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615OG-G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615OG-G0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615OG-G0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615OG-G0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0615OG-G006.jpg"}}{{/hket:inline-image}}
江稱,部分常見良性腫瘤會增加患乳腺癌風險,但診斷不易,「靠摸」不能判斷腫塊性質,衞生署建議高危婦女(見表),起碼每兩年應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但技術也有局限,例如曾有30歲患者經觸診及造影檢查後發現右乳有水瘤,抽針後進一步發現乳腺發炎,可見抽針化驗同樣重要。
乳癌患者需施手術切除腫瘤,或要移除整個乳房,局部切除只適用於較小腫瘤,亦可能造成左右乳不對稱。江稱,屬微創的整型式乳癌切除手術可利用殘存乳腺組織,重新排列以彌補空洞,可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完成重建,手術傷口較小,可盡量助患者維持原有乳房外觀,有助提升患者術後的生活質素。
江續說,年輕人對乳癌亦不能掉以輕心,有23歲患者帶遺傳性BRCA突變基因,確診時已是第2期,且兩邊乳房均有癌變,幸接受全乳切除並進行乳房重建,根治乳癌外亦能維持外觀。她提醒若一邊乳房有癌變,另一邊亦有1至2成機會患癌。
痛症 │ 退化性關節炎 膝關節劇痛行唔到 新型手術管理 最快術後兩周可運動,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李卓謙
責任編輯:黎家榮
-
幸福排名丨芬蘭連續8年NO.1 香港排名再跌低過菲律賓印尼 |
|
-
牙齒健康丨男友1日只刷1次牙 快30歲從未蛀過牙 牙醫激讚:教科書級別牙齒 |
|
-
外遊注意|大懵夫婦日機場 拎錯他人行李 驚見內藏24公斤大麻 機警導遊協助終脫險 |
|
-
奪命提示︱TVB新一代打女零濾鏡生圖曝光 真實狀態震驚路人:最強Body! |
|
-
致癌風險|洗碗碟勿用「1種清潔神器」 毒物專家警告:恐釋一級致癌物 |
|
-
舌癌︱65歲洪朝豐兩度患癌頸部異常腫脹 取出24粒淋巴核疤痕觸目驚心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沉默殺手︳婦人上腹悶痛確診「癌王」胰臟癌 揭愛食夾心餅致血糖上升增風險︳附6大症狀+3大預防貼士
|
-
生命勇士︳癌後靠呼吸器維生 苦等2年終獲肺臟移植重生 婦產科名醫:謝謝捐贈者大愛
|
-
媽媽最痛︳懷孕20周睡醒後腳趾不能動 29歲女求醫悉噩耗被宣判只剩2年命
|
-
集氣祝福︳針後3周心肌炎 11歲女接受心臟手術 家屬:她努力活著未過危險期
|
-
生命鬥士︳Sheldon腳痛不能走路需第6期治療 媽媽心痛求癌細胞勿再擴散
|
-
集氣祝福︳11歲奕彤針後心肌炎 術後各項指數回穩 家屬:心仔有落力跳動不斷進步
|
-
幸福排名丨芬蘭連續8年NO.1 香港排名再跌低過菲律賓印尼
|
-
牙齒健康丨男友1日只刷1次牙 快30歲從未蛀過牙 牙醫激讚:教科書級別牙齒
|
關注乳癌|微創技術同時切腫瘤及重建乳房 助患者重括生活質素 - 晴報 - 健康 - 腫瘤及癌症 - D220615
關注乳癌|微創技術同時切腫瘤及重建乳房 助患者重括生活質素 - 晴報 - 健康 - 腫瘤及癌症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更是第3號癌症殺手,婦女或會定期自我檢查,但摸到腫塊亦有不同成因。有醫生指出,有7成乳房腫瘤屬良性,但部分有機會增癌症風險,若配合造影及抽針活檢有助準確診斷,即使不幸確診乳癌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276493%2F%E9%97%9C%E6%B3%A8%E4%B9%B3%E7%99%8C%EF%BD%9C%E5%BE%AE%E5%89%B5%E6%8A%80%E8%A1%93%E5%90%8C%E6%99%82%E5%88%87%E8%85%AB%E7%98%A4%E5%8F%8A%E9%87%8D%E5%BB%BA%E4%B9%B3%E6%88%BF%20%E5%8A%A9%E6%82%A3%E8%80%85%E9%87%8D%E6%8B%AC%E7%94%9F%E6%B4%BB%E8%B3%AA%E7%B4%A0
https://skypost.hk/article/3276493/關注乳癌-微創技術同時切腫瘤及重建乳房-助患者重括生活質素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75000/3276493/0615OG-S01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75000/3276493/
健康
腫瘤及癌症
503
3276493
514
514003003
健康 腫瘤及癌症
手術,醫生,衞生署,乳癌,癌症
健康醫療,治療,手術,實體詞,工種,醫生,實體詞,香港政府及法定機構,衞生署,實體詞,疾病/痛症/損傷/病徵,乳癌,健康醫療,健康問題,癌症
@Health+
腫瘤 乳房 乳癌 患者 婦女 風險 腫塊 高危 癌症 江稱 抽針 醫生 乳腺 手術 外觀 硬塊 荷爾蒙 咖啡因 技術 機會 乳腺癌 圖 衞生署 性質 專科 江慧中 遺傳性 殺手 基因 癌變
2022-06-15
關注乳癌-微創技術同時切腫瘤及重建乳房-助患者重括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