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發現通菜(又名空心菜或蕹菜)經常很容易炒一會兒便變黑,觀感上實在不好看。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在Facebook專頁中分享,煮好一碟漂亮又好吃的通菜只需要4大秘訣:
同場加映︰
ick問識答︳一個時期最嚴重隨年紀增漸穩定 醫生拆解鼻敏感斷尾條件
{{hket:ul-video id="5809"}}{{/hket:ul-video}}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eg"}}{{/hket:inline-image}}
農糧署亦表示,其實不只是通菜可以這樣煮,其他含鐵質的蔬菜都可以利用這4大秘訣來煮得更好吃,另外米酒也可以替換成醋或檸檬。
煮菜秘訣︰炒通菜必須開大火
職人吹水星星師傅早前拍片分享一個炒通菜「唔出水唔變黑」方法【影片連結】,教大家煮一道青綠色的蝦醬炒通菜。他提醒,任何的蔬菜都需要預先用水浸泡最少30分鐘,將蔬菜內的殘餘農藥浸走,再清洗蔬菜。清洗方法與其他菜大同小異,先浸泡後摘除菜莖,再清洗多次隔水,便可開始落鑊炒。
他指出炒一道青綠色通菜的秘訣在於,炒菜時必須開大火,可令通菜快熟,以免顏色變黑。而做蝦醬炒通菜的蝦醬可於一般市面超市購買,他表示處理蝦醬時,要加入其他醬料,例如紹興酒或蠔油,以便將其推散變得滑身。
- {{hket:inline-image name="45644bbc-abe7-4201-ac07-517d297a813e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d1622b3-5a3d-40f7-bb54-2b3eb17d5f6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6ab764b-6faf-47c8-9661-0e5cfb9e2427_600.jpg"}}{{/hket:inline-image}}
{{hket:youtube id="YCikRrVqTv4"}}{{/hket:youtube}}
食物中的丙烯酰胺會損害神經系統
據食安中心名為《香港首個總膳食研究:丙烯酰胺》的報告,大多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經高溫(一般攝氏120度以上)烹煮或加工後會產生丙烯酰胺,例如油炸、烘焗等;而報告引述多項動物研究,指出丙烯酰胺之毒性會損害神經系統,令腦部負責學習、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的部位出現神經末梢退化,亦會影響生殖能力及發育;若人體攝入高劑量的丙烯酰胺,會產生神經系統毒性作用,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1994年把丙烯酰胺歸類為「可能令人類致癌的物質」(第2A組),認為有機會誘發腫瘤。
2類常見食物含量偏高
早年食物環境衞生署曾發表研究,指薯片和餅乾等零食的丙烯酰胺含量偏高。食安中心是次擴大測試範圍,為市民經常食用的食物進行檢測,包括蔬菜、穀物、肉類、蛋類、零食等,將抽取到的532個混合樣本分成14個食物組別研究,有以下發現:
- 1. 薯片為「零食食品」組別內的唯一一種食物,檢測到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平均含量為每公斤680微克。
- 2. 第二高含量的組別是「蔬菜及蔬菜製品」,平均含量為每公斤53微克。當中以炸薯含量最高,平均含量為每公斤390微克;緊接是翠玉瓜和蒜頭,平均含量分別為每公斤360微克和200微克。
- 3. 其餘類別平均含量甚低,其中「蛋及蛋類製品」和「酒精飲品」均檢測不到丙烯酰胺。
全部炒菜樣本含丙烯酰胺 炒翠玉瓜含量最高
鑑於「蔬菜及蔬菜製品」是市民從膳食攝入丙烯酰胺的主要來源,而炒菜是常見烹煮方式,中心進一步比較22種炒菜的丙烯酰胺含量,發現全部炒菜樣本都含丙烯酰胺,當中以炒翠玉瓜的含量最高,每公斤含360微克。相比之下,生吃或水煮的蔬菜(例如蘿蔔、西生菜、青瓜、南瓜、冬瓜等)則檢測不到丙烯酰胺。
22種炒菜樣本 |
丙烯酰胺平均含量(微克/公斤) |
蒜頭、洋葱、燈籠椒、蕹菜/通菜、翠玉瓜 |
101-360 |
西芹、芥蘭、茄子、芥菜、絲瓜 |
51-100 |
西蘭花、紹菜/黃芽白、菜心、椰菜、芽菜、白菜、番茄 |
11-50 |
苦瓜、唐生菜、莧菜、菠菜、西洋菜 |
<10 |
中心再選定4種市民常吃的蔬菜作研究,包括菜心、蕹菜/通菜、翠玉瓜和洋葱,有以下4大發現: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0.jpeg"}}{{/hket:inline-image}}
3招從日常減少攝取量
中心考慮到丙烯酰胺的「相對致癌強度」和「估計市民的攝入量」,把衡量風險的暴露限值下限定為10,000,若數值越低,代表值得關注健康的程度越大,反之亦然。經研究估算後,暴露限值介乎334至1,459,遠低於下限,代表可能影響人體健康,認為情況值得關注,建議市民從以下3點著手,於日常生活中減少攝入量,降低健康風險:
- 保持均衡及多元化飲食:每天應進食最少3份蔬菜,不應進食過量薯片或炸薯等煎炸食物。
- 縮減煮食物時間:烹煮食物的時間不應過長,溫度亦不宜過高,以減少食物產生丙烯酰胺。
- 先焯後炒:可參考食肆做法,炒菜前先焯菜1分鐘或以下,或以水煮、蒸的方法來煮菜;部分蔬菜清洗後可生吃。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郭子豐
-
飛輪海近況︱43歲「飛輪海」成員最新生圖曝光 五官進化似橡膠假人網民認不出:蛇精男2.0! |
|
-
脂肪肝|醫生點評9種飲品看似健康卻傷肝 睡前飲1種奶增患糖尿病風險 |
|
-
飲食攻略·二十四節氣立夏|暑濕困脾恐誘便秘心煩 中醫拆解5大養生食材+祛濕湯水 |
|
-
Sick問識答|港少婦3度流產 靠試管嬰終成功誕雙胞胎 拆解人工受孕2大迷思 |
|
-
吳文忻抗癌|吳文忻白血球指數未達標再次停化療 早晚祈禱積極輔助治療 |
|
-
食用安全︱44歲女子用「依膚美」面霜3年水銀中毒患蛋白尿 衞生署呼籲:不要使用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飛輪海近況︱43歲「飛輪海」成員最新生圖曝光 五官進化似橡膠假人網民認不出:蛇精男2.0!
|
-
脂肪肝|醫生點評9種飲品看似健康卻傷肝 睡前飲1種奶增患糖尿病風險
|
-
飲食攻略·二十四節氣立夏|暑濕困脾恐誘便秘心煩 中醫拆解5大養生食材+祛濕湯水
|
-
Sick問識答|港少婦3度流產 靠試管嬰終成功誕雙胞胎 拆解人工受孕2大迷思
|
-
吳文忻抗癌|吳文忻白血球指數未達標再次停化療 早晚祈禱積極輔助治療
|
-
食用安全︱44歲女子用「依膚美」面霜3年水銀中毒患蛋白尿 衞生署呼籲:不要使用
|
-
逆齡關鍵|最新研究揭3大逆齡關鍵 每日只要15分鐘即抗老 專家:每周吃2次這種魚最好!
|
-
肥媽入院|71歲肥媽驚爆入院要停工面容憔悴現況曝光 曾患大腸癌子宮肌瘤 切除整個子宮保命
|
飲食攻略︳炒通菜易出水變黑 4大祕訣炒出翠綠乾身靚通菜【附炒菜健康守則】 - 晴報 - 健康 - 飲食與運動 - D220523
飲食攻略︳炒通菜易出水變黑 4大祕訣炒出翠綠乾身靚通菜【附炒菜健康守則】 - 晴報 - 健康 - 飲食與運動
相信不少人都發現通菜(又名空心菜或蕹菜)經常很容易炒一會兒便變黑,觀感上實在不好看。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在Facebook專頁中分享,煮好一碟漂亮又好吃的通菜只需要4大秘訣: 同場加映︰ ick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258759%2F%E9%A3%B2%E9%A3%9F%E6%94%BB%E7%95%A5%EF%B8%B3%E7%82%92%E9%80%9A%E8%8F%9C%E6%98%93%E5%87%BA%E6%B0%B4%E8%AE%8A%E9%BB%91%204%E5%A4%A7%E7%A5%95%E8%A8%A3%E7%82%92%E5%87%BA%E7%BF%A0%E7%B6%A0%E4%B9%BE%E8%BA%AB%E9%9D%9A%E9%80%9A%E8%8F%9C%E3%80%90%E9%99%84%E7%82%92%E8%8F%9C%E5%81%A5%E5%BA%B7%E5%AE%88%E5%89%87%E3%80%91
https://skypost.hk/article/3258759/飲食攻略-炒通菜易出水變黑-4大祕訣炒出翠綠乾身靚通菜-附炒菜健康守則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55000/3258759/og1_1024.jpe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55000/3258759/
健康
飲食與運動
503
3258759
514
514003001
健康 飲食與運動
養生,食用安全,中菜,檸檬
健康醫療,健康養生,養生,健康醫療,健康養生,食用安全,實體詞,菜式,中菜,實體詞,食品,檸檬
丙烯酰胺 通菜 蔬菜 市民 含量 食物 以下 秘訣 中心 翠玉瓜 系統 樣本 菜心 蕹菜 發現 洋葱 神經 農糧署 毒性 零食 蛋類 製品 蝦醬 芥菜 絲瓜 影片 椰菜 攝入量 人體 茄子
2022-05-23
飲食攻略-炒通菜易出水變黑-4大祕訣炒出翠綠乾身靚通菜-附炒菜健康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