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預期至2030年,抑鬱症帶來的疾病負擔,即喪失生活能力而造成的整體社會及經濟壓力,將成為所有疾病的首位。事實上,有三分之二患者接受過一線抗抑鬱藥治療後,病情仍未能受控。有研究指與其相關之死亡率因此增加35%,自殺率更上升7倍。近年,有新型噴鼻式藥物透過調節腦內傳遞物質「谷氨酸鹽」(glutamate),紓緩抑鬱徵狀,讓患者盡早達至緩解狀態。
精神科專科林震醫生指出,當患者使用過兩款抗抑鬱藥物,在足夠劑量及治療時間之下,療效未達理想,仍然出現相關病徵,便能被界定為「頑治型抑鬱症」。一項名為「STAR-D」的外國研究指出,只有37%患者接受過一線抗抑鬱藥後能達至緩解(Remission)狀態,即病徵完全得到紓緩,使用第二款抗抑鬱藥後而達至緩解的患者也只是68%。
三成患者屬頑治型抑鬱症
為甚麼抑鬱症患者會步入頑治狀態呢?林醫生認為,環境因素及藥物尤為關鍵,例如患者遇到學業、工作及感情轉變,承受的壓力便會愈來愈大,觸發他們出現負面情緒,使病情更難應付;此外,抑鬱症是源於腦內傳遞物質失調,較常使用的藥物主要是針對調節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然而每名患者的發病機制有點不同,治療方案也會有異,因此有機會使用過兩款藥物也未能痊癒,故此必須循序漸進地選擇合適藥物。」
若然「頑治型抑鬱症」患者試過兩款或以上藥物也無法達至緩解,是否意味治療陷入僵局呢?林醫生說,首先要確定患者是否依時用藥,由於部分患者的病識感較低,有可能未必跟從治療指示而自行停藥;如果用藥後仍無改善,就可嘗試使用雙藥治療或轉用其他治療機制的藥物,配合心理治療也是另一方法,最迫切是要打消患者出現的自殺念頭或自毀傾向。
噴鼻新藥調節腦傳遞物質
近年,有研究證實一種新型噴鼻式藥物能夠調節人體的NMDA受體,影響腦內的谷氨酸鹽(glutamate)物質至回復正常,從而緩解抑鬱症病徵。林醫生指出,它與傳統藥物的治療機制不同,適用於頑治型抑鬱症患者,建議患者假如接受過多於兩款藥物、病情仍未改善之下可考慮及早使用,惟事前必須接受身體評估,方能用藥。
林醫生稱,這款新型噴鼻式藥物配合第一、二線抗抑鬱藥的治療下,能減低復發率7成,並減低輕生念頭。惟他補充,該藥物或會出現短暫血壓上升或抽離等副作用,故用此藥後2小時需要休息,並受醫護人員監察。治療指引建議,療程為首4星期每星期噴2次,之後每星期1次,然後逐步遞減,藉以維持療效。
面對頑治型抑鬱症患者,林醫生建議家人需多加觀察他們的日常行為,一旦發現有自殘傾向,便應即時制止及接受跟進治療。若然患者在用藥後出現副作用而斷藥,也應盡早告知醫生,因應病情和出現的副作用調節藥物,以減低對生活的影響。
最後林醫生提醒,應對抑鬱症的方案各異,並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okWhatsAp.jpg"}}{{/hket:inline-image}}
▲精神科專科林震醫生
-
PSA篩查助偵測早期前列腺癌 晚期個案應把握一線治療時機 |
|
-
-
遊日注意︱女子獨遊日本住連鎖酒店聞異味查看床底驚「四目相對」 爬出陌生男網揭真實身份 |
|
-
新冠疫情︱本港新冠陽性率創近半年新高4星期内錄10死 衞生署:未來數周續攀升 |
|
-
飲食陷阱|26歲女打邊爐後喉嚨痛 求診僅10分鐘不治 醫生揭致命原因 |
|
-
常跑步也患退化性膝關節炎 1類人風險更高7倍 新型注射療法助減痛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您也可能喜歡...
-
PSA篩查助偵測早期前列腺癌 晚期個案應把握一線治療時機
|
-
遊日注意︱女子獨遊日本住連鎖酒店聞異味查看床底驚「四目相對」 爬出陌生男網揭真實身份
|
-
新冠疫情︱本港新冠陽性率創近半年新高4星期内錄10死 衞生署:未來數周續攀升
|
-
飲食陷阱|26歲女打邊爐後喉嚨痛 求診僅10分鐘不治 醫生揭致命原因
|
-
常跑步也患退化性膝關節炎 1類人風險更高7倍 新型注射療法助減痛
|
-
高齡懷孕丨67歲老婦自然受孕與69歲夫力排眾議奇蹟誕女 遭逢巨劫 5年後近況曝光
|
-
致癌危機|人不會無緣無故患癌!醫生揭4大致癌原因 「1個習慣」罹癌風險增30倍
|
抑鬱症損工作能力 生活陷困境 噴鼻式新藥助緩解頑治抑鬱 - 晴報 - 健康 - 腦神經及精神健康 - D220315
抑鬱症損工作能力 生活陷困境 噴鼻式新藥助緩解頑治抑鬱 - 晴報 - 健康 - 腦神經及精神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預期至2030年,抑鬱症帶來的疾病負擔,即喪失生活能力而造成的整體社會及經濟壓力,將成為所有疾病的首位。事實上,有三分之二患者接受過一線抗抑鬱藥治療後,病情仍未能受控。有研究指與其相關之死
https%3A%2F%2Fskypost.hk%2Farticle%2F3200814%2F%E6%8A%91%E9%AC%B1%E7%97%87%E6%90%8D%E5%B7%A5%E4%BD%9C%E8%83%BD%E5%8A%9B%20%E7%94%9F%E6%B4%BB%E9%99%B7%E5%9B%B0%E5%A2%83%20%E5%99%B4%E9%BC%BB%E5%BC%8F%E6%96%B0%E8%97%A5%E5%8A%A9%E7%B7%A9%E8%A7%A3%E9%A0%91%E6%B2%BB%E6%8A%91%E9%AC%B1
https://skypost.hk/article/3200814/抑鬱症損工作能力-生活陷困境-噴鼻式新藥助緩解頑治抑鬱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00000/3200814/0315SPNAPRPPL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200000/3200814/
健康
腦神經及精神健康
503
3200814
514
514003014
健康 腦神經及精神健康
名醫搜尋,都市病症,健康資訊
患者 藥物 治療 抑鬱症 醫生 病情 能力 副作用 生活 病徵 工作 頑治型 新型 方案 壓力 建議 物質 機制 影響 疾病 谷氨酸鹽 身體 死亡率 用藥 狀態 一線 感情 療效 血清素 狀況
2022-03-15
抑鬱症損工作能力-生活陷困境-噴鼻式新藥助緩解頑治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