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原來真的沒有「新冠」樓價

發佈時間: 2022/02/07

原來真的沒有「新冠」樓價

姊妹們,兩年前大概這個時候,第一波新冠疫情爆發,我在本欄寫過一篇題為《沙士樓價Vs新冠肺炎樓價》的文章。大意是,上一次大型傳染病爆發,就是2003年的沙士,當時的樓價比高峰期急挫5至6成。

這段期間的樓價,可說是過去十多年本港樓價最低迷的一段時期。如果大家敢在當時買樓,現在已可賺到4至5倍利潤。

無他,當年爆發的沙士,是香港首次大規模疫症,而沙士又是全新病毒,到底會否受控、能否治癒,又或者樓價要跌到何時才見底,當時誰也說不準。

但要注意的是,沙士時期的樓價也不是一下子跌幾成,某程度上,只是延續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樓價跌幅。用通俗的說法是,在已經大跌的樓價上再踩一腳而已。

沙士時炒家持貨力低

兩年前爆發第一波新冠疫情時,有人擔心樓價可能會大跌(未上車的年輕人可能渴望樓價大跌?),但我當時指出,沙士時和兩年前的樓市,已經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要樓價大跌,似乎不太可能。即是說,想有所謂的「新冠樓價」,似乎不太可能。

首先,二手供應方面,1997年前的樓市炒風熾熱,很多「業餘」炒家入了市,他們並沒有持貨能力,當樓價跌少許,便被迫沽售,因而觸發骨牌效應。2003年爆發沙士疫情,令最後一批有實力的炒家盤也迫了出來。因此,樓價可以比高峰期下跌5至6成。

另外,過去幾年,政府推出一連串「辣招」來調控需求,但同一時間也調控了供應,短綫買賣物業要付很高的印花稅,多買一個物業來投資又要付額外印花稅,外國人來買香港樓去投資也要付額外印花稅。

所以,現在持有物業的,主要是用家,或者是有實力的投資者。他們持有物業,要不就是自住,要不就是長綫收租。如果市場上大部分都是用家和有實力的投資者,誰會願意劈價幾成去賣樓?沒有太多人這樣做,市場上的二手供應便不會太多!當然,息口低企也造就更多有實力的投資者入市,買樓收租總好過放錢在銀行吧!

其次,一手供應方面,過去幾年賣地計劃可供興建的單位減少(未來也會側重公營房屋,可以預期,未來私人樓宇的供應也不會大增),加上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施工進度,整體的一手供應也逐步減少。所以,綜合兩方面來說,即使有疫情,樓價也不可能大跌!

2020年樓價僅跌0.5%

結果,2020年的樓價只是微跌0.5%。到了去年,由於有半年左右的疫情都是受控的,樓價便馬上回升3.6%。因此,我相信,即使現在爆發第5波疫情,樓價都不會大跌,最多只是微調。

不過,早前我跟一位即將移民的姊妹Mavis談起樓市的問題,她感到現在賣樓似乎必定要減一些價,否則未必容易脫手,因此,她的看法是,當第5波疫情遇上移民潮的時候,樓價應該有機會調整了。

到底情況是否如Mavis所說,下次再續。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